瑞元老師報告! Bulletin of Mr. Q (酷叟也夫子)

A bulletin of Mr. Q’s Web on his life, thoughts, and Social Studies for High School Education一個中學教師,江湖稱為酷叟老師(酷叟也夫子)公布校園、教學與生活隨想等相關消息。(managed by Ryan J. Y. Wu 吳瑞元,qsirwu)。

2015/08/19

蘋果日報刊出〈矯誇「奉獻」卻剝削教師〉(吳瑞元文稿)

›
這篇蘋果日報的投稿源自於宜蘭縣教育工會與縣府完成團體議約後,中部一個校長投書表示「認真的老師不會在乎工時」之豪語。我本來是在Facebook寫出我的不滿,後來覺得論理也算完整,於是我就增修稿子投稿。原想給那校長打臉的報刊很快地退我稿件,於是我轉投蘋果日報,幸獲刊出。標題有些修改,...
2015/08/16

同一個校長作家竟可以一再在報端對教育發表香草般的虛無論點?媒體怎麼了?

›
當宜蘭縣教師工會團體議約完成的新聞上報後,有個老是能在主流報刊論壇上報的校長,又藉著身邊人的七嘴八舌場景,訴說「認真的教師,不會在乎工時」等話。 最諷刺的,「不在乎工時」的教師與校長,卻對別人的「在乎」在乎到要寫文章,還大肆論斷在乎工時的人不認真。我就不信她們沒家庭,沒所謂下...
2015/08/13

人類學家趙恩潔對於「歷史教育」的期許,可與我心存的教育理念相呼應

›
最近包括學生與校園同事都問我對高中歷史課綱的爭議,在課堂我簡短用投影片大致提了一些,但對同事,我只來得及講:「歷史教育本就難以避免為政治服務...」還闡釋未明時,問的人好像就得知我立場,下句就轉移話題了。其實話沒那麼簡短。 我今天讀了學者趙恩潔在「芭樂人類學」網站談論歷史教...
2015/07/24

高中歷史課綱爭議所存在的批判思考與思想訓練

›
歷史課綱問題,已有越來越多相對角度的懶人包出現了。一方面官方角度的懶人包澄清,「不但沒刪二二八,還提升到重點強調」、「臺灣的最高峰仍是玉山」、「日本『殖民』『據』臺」、「慰安婦『被迫』...」,看來變動不大,加些大家也熟悉的字眼,讓歷史理解清楚,似乎也合理。 但還是有些細節...
2015/07/23

〈人權真的會改變我們的處境嗎?淺談人權社會學〉文章推薦與介紹

›
這篇〈人權真的會改變我們的處境嗎?淺談人權社會學〉說明了學者研究人權現象所關注的兩個層面:1.權利在既有體制重重限制下如何能實踐、2.爭取權利的人如何利用「權利」的論述來動員。 這篇文章舉出當今憲法在人權的保障上跟不上時代(例如未談及居住權),以及訴求「居住正義」、「同性婚姻...
2015/07/21

會不會是媒體在宣揚殺人犯罪的快感呢?

›
View image | gettyimages.com 剛看新聞龍捲風有「廢死聯盟」關鍵人物在場,也有捷運受害家屬在旁。雖然,「廢」派的說法被其他多數高亢(憤/奮)的「擁死」言論給淹沒,但在理性思辨下,我得多提「廢派」意見領袖在有限發言時間中,終究將批判媒...
2015/07/08

「電腦玩物」作者提出「回歸手寫」的觀點,正呼應了我對3C產品的認知

›
我在15年前一篇行動研究論文提到使用電腦製作教材與學習單不見得是有效率的,因為手寫更快。我固定閱讀的部落格「電腦玩物」作者,也提出「回歸紙本手寫筆記」的觀點。 「電腦玩物」的作者esor huang(異塵行者)是一位深諳Google應用、Evernote記事軟體與常常思考...
2015/06/03

實現性別本色的人權,會不會很難?

›
 我服務的學校為新北市的性別平等教育資源中心,這期的校內刊物《福和心園》主題為「性別平等教育」。本人深感榮幸獲得邀稿,很感謝能遇到專業開明的主編,使我的文稿原文照登。 除 此之外,我看到本期《福和心園》主題涵蓋情感教育、國中生的性愛觀、性別霸凌、性騷擾與性侵害,甚至有寫入高...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關於我自己 About the author

我的相片
Ryan J. Y. Wu (酷叟也夫子 吳瑞元老師)
1969年很多大事發生,包括我誕生。雖步入中年但身材卻常被誤為青少年,終得說些話來撐些世故。I'm an educator and historian with queer situation。 Techphile but with urban ethnology taste。裝置藝術,影評、書評、品頭論足、八卦,要苛要柔游刃有餘。碰過建築、文史、心理諮商,搞過社會運動。理解阿莫多瓦、王家衛和蔡明亮。足踏基層教育領域,實踐後現代主義。酷叟文化發展會社(酷發社)負責人。President of Q-sir Culture Development Studio. Pride Industry with SOGIE concern. 以較少爭議與最多共識為原則推動基層教育革新。 具中等學校歷史、公民、社會科學概論合格教師證照、曾任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權教育小組輔導員、曾任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人權教育議題組)、具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證照、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實務師資人才庫師資。現任國民教育人權教育委員(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輔導群人權教育議題委員),目前亦擔任台灣伴侶權益促進聯盟(Taiwan Alliance to Promote Civil Partnership Rights, TAPCPR)理事。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