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4

轉貼 與簡評〈【沃草烙哲學】 搶救國文、護家盟、制服守舊派與「偽善」 /賴天恆〉

轉貼 【沃草烙哲學】 搶救國文、護家盟、制服守舊派與「偽善」 /賴天恆

這文章的論辯內容可能讀來會引發些焦慮(不舒服),不過閱讀時產生的質疑,也可測試自己的邏輯推論,並檢視自己直覺原有的立場是否還該不變。

該文有個新的觀點,是指借公共利益包裝既有守舊堅持的作法,即文中所謂的「偽善」,其實是有促進公共議題討論的效益。但作者所謂的「偽善」標定,則太標舉自己自以為「全知」的發言位置了。其實,堅持守舊立場的人,並未察覺自己的善是「偽」的。能標定他人為「偽」,顯然認定自己看到的最真,這是該文有點姿態的地方。

這文還有很多是點到為止,但欠缺有力辯駁。我來延伸裡面一個批判:
例如直覺說「一夫一妻制是中國優良傳統」,可能並未警覺「一夫一妻」為多的華人社會並不是因為有此戒律而堅守,反而是經濟條件下,男性主導的社會大多因經濟有限才沒三七四妾兼孌童。「一夫一妻」比較是西方宗教的概念融入我國民法的結果。(我以前上中國社會史所讀過的學者分析)

其他,尚可論辯的,就請參考轉文〈【沃草烙哲學】 搶救國文、護家盟、制服守舊派與「偽善」 /賴天恆〉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1267270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2015/10/17

20150904_到三重三和國中參加授證典禮並聆聽實驗教育研習

20150904_到三重三和國中參加授證典禮並聆聽實驗教育研習

因上午課務較多,我上午的授證典禮並沒有參加,後來聽說有輔導員幫我領了「國教輔導團人權教育小組輔導員」的聘書,下午我就自在地搭乘捷運來聽研習。

下午我到場參與研習,這場研習主要談的是「實驗教育」。
研習的講師一位是新竹教育大學校長陳惠邦,介紹的是各國實驗教育的理念與模式。另一場是聲音已經職業傷害過勞的磊川華德福學校校長林玉珠,她以實景圖片介紹動手操作農耕、泥塑、手工製琴的教育型態和理念。

就我看來,非華德福的學生,若在課餘也有動手操作些作品,似乎也蠻「華德福的」,只是少了課程目標和專家評鑑的過程。若說是教育,我比較想知道,也是每門課的課程目標、理念,以及評鑑,無論是量化的或是質性的,都可。

「教育」是講求有計畫的改變,所以,實驗教育該如何評估學習的成效,這都是更進一步的研習要說清楚的。

有些實驗教育很強調在製作成品過程的的自學、團隊協調與社區參與。但我比較不希望聽到說實驗教育就是「不要評量」,如果不要學習前後差異的評估,那就叫「生活」好了,就別以「教育」來拉抬生活的經驗的累積過程。我想,實驗教育的理念已逐步擴散至學校教育,目前越來越多的校園老師,規劃了「自學」、團隊協調與社會參與的學習任務,當今的校園教育已不僅只有講課、背誦與筆試。至少,我知道的很多公立學校,新培育的師資與精進的老師都規劃了相當多元的課程型式。現在的學生,在學校學得並不少,只有靈活的不是全部這件缺點而已。

國民教育輔導團授證、資深優良團員表揚典禮暨實驗教育工作坊活動
地點:新北市立三和國民中學音樂廳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轉文〈我們都是在異地求生的外籍新娘〉與感想

轉文〈我們都是在異地求生的外籍新娘〉與感想

這篇〈我們都是在異地求生的外籍新娘〉刊自於《親子天下》2015年10月號換日線部落格。

其實這篇文章流露著些自我中心的優越感,但或許也是故意這樣操作,才能說服讀者,讓人們相信作者對她所寫的「他者」(the "other")有了警醒,並進而成為了「我們」。
有時,事情可以如文內這樣化約:「..有傳宗接代的壓力,只好尋求外籍新娘這個管道。娶來之後,有些會真的把對方當做老婆來真心相處,那女方就會過的比較幸福;若遇到不好的,就真的只是來這裡當家政婦,打掃家裡,或當個生小孩的機器;怕她們逃跑,外國人登陸證還被老公扣壓著。」
但,在敘事的現象之外,也非可歸於「真心相處」與「遇到不好的」兩類。只要婚姻納在體制內,又附加了文化與傳統的意義,融入兩人的人際關係中,各種人性都可能展演。只是成為國際移民後,因語文的不利,處境更為弱勢了。新住民婚配與國際移工,都有相同的劣勢。

但當取得國籍,語文能力提升,能就業時,新住民就比國際移工更有自主的機會,這樣的自主,是既有優勢一方所焦慮的。所以,需要empowered的不僅是新住民的一方,更重要的是原本在地的一方,不能再靠封鎖守愚來鞏固法定關係。還是得排除「工具性」的動機,才能找回"彼此雙方"的身為人各該有的尊嚴與價值。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2015/10/13

奧運頒獎台上無聲而有力的黑人人權手勢與被打壓的白人伸援者故事

我在臉書讀到一則感人的人權故事。

1968年墨西哥奧運場黑人金牌與銅牌選手為伸援當時正熱血的黑人民權運動,在頒獎時兩個獲牌運動員胸前貼人權貼紙,手高舉握拳並低頭留下永恆的伸援黑人人權姿勢。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畫面中銀牌的澳洲選手,其實也貼了相同的貼紙。

但這金、銀、銅牌的運動員後來的命運大不同。兩位黑人運動員備受推崇,甚至還為當時的畫面仿做了雕像。但銀牌的白人澳洲運動員,因當年澳洲仍為白澳政策,澳洲政府對他不滿,將他冷凍,另次的奧運也不讓他出賽,這個白人運動員不再有風光的機會。

2006年這個因當年伸援黑人運動員,只不過貼了人權貼紙就被國家冷凍的銀牌得主Norman因心臟病過世,兩位當年同在頒獎台的黑人運動員特到澳洲來為他抬棺,以英雄的方式送Norman最後一程。

2012年澳洲體壇終於發文正式對Norman道歉,承認曾有的打壓並認錯,並表揚他40多年來澳洲無人可破的200公尺短跑記錄。

遲來的正義,讓人不勝唏噓。而黑人運動員的情義送終,更突顯迎戰歧視的悲憤。


請參考原始連結 「奧運頒獎照片中默默無聞的白人」http://www.filmsforaction.org/articles/the-white-man-in-that-photo/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