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呈現「很多不一樣」未必就是「多元文化」--簡釋學界常談的「多元文化」

大家好:  今酷叟在教材審議會議時聽聞輔導團團員問到「多元文化」,雖然有自己與席間教授簡短的詮釋,但我想我有涉獵專書的經驗,在此補充一下。

.口語的「多元文化」源自於「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在學術界,不是很多種文化就是「多元文化」,這個名詞跟很多教育名詞一樣,先是有個東西被認為不好,所以才有革新的觀點,才新創出專有名詞。

先有的不好,就是「霸權單一文」化教育,以本地而言,霸權單一文化指的是漢人的、父權的、中央觀點的、異性戀霸權的教育。因為單一文化教育是不夠理想的,於是教育界開始省思,不同於以往單一霸權文化的「其他」該重視的課程。

於是,主流的「多元文化教育」最常列入的就是鄉土教育、地方語言課程、認識新移民的文化教育,一開始這個教育名詞仍是比較偏向「非主流族群」的概念,近年也漸有人納入LGBTQ的多元性別,但LGBTQ仍不算多元文化教育必談的內容。由此可知,這個專有名詞跟其提出的起源是站在「單一霸權族群文化」的對立面密切相關。


1990年代中,我在海外遇到很多個台灣留學生與歸國學者讀的是「多元文化教育」(當然,這是亞裔留學生在英美適合由己出發的研究範疇),也就是1990年代中期之後,這樣的思潮我在台灣漸常看到,應是由歸國學人所引入。

我想,因為人權教育輔導團團員常可批評許多教師講「人權」,但不見得在「人權教育」的脈絡中(涉及定義、概念、能力指標與實質內涵等學術文獻的規準)。我想我們在談「多元文化」時,我希望我在此的說明可以使大家更貼近「多元文化教育」這個思潮的界定。

以此來看,教佛教教義也教基督教教義,這不見得是教育界所說的「多元文化」,但,在伊斯蘭國度,若他們納入「其他多宗教,並予重視」,這種演進應是可以成立的;但對台灣,佛教/基督教的教義都納入教學,目前還不夠格納入本土的「多元文化教育」,因為,已經很主流的內容,無須再多頸上添花。

總結來講,「多元文化教育」是存在一個對主流霸權文化式教育批判的觀點,這個領域的學界並不是因為「多樣」就視為「多元」。以這個領域的起源來說,更多種血緣族群的文化教育是目前主流「多元文化教育」比較優先去關照的。

以上,是綜合一些理解經驗的報告。

酷叟(瑞元)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