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我發現有學生身上常噴香水,這裡對他們提出忠告

以為穿用名牌可以贏得敬重是假象,倒是有些階級優越感的形象,讓人感到壓迫而想疏遠。

香水也是這樣會讓人產生距離感的。我在美國生活時,發現很多用品強調無香味,我從留學生處得知,這些標榜無香味商品(Fragrance Free)是因為考量到香味喜好每人各有所好,希望不要因為特殊或濃烈的香味造成他人嗅覺上的突兀或衝擊。

就像很多人聞香菸覺得很受不了,但有人自鳴得意香菸品牌與氣息。這些從消費者的市調所開發的無味商品,強調:最王道的且禮貌的,反而是「無味」。

吳老師留



Photo on Foter.com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0/03/02

觀看鐵道車前景(cab view) 影片的趣味--以蒙特內哥羅的鐵道為例

我其實一直有在想什麼才叫做旅遊。身歷時境,那帶來的感動絕對是沒有話說的。不過,有時緣份未到,所以只能久仰其名。

還有一種遊覽,是觀看高畫質的youtube影片,很多網路自媒體創作者,常用高端的器材空拍,或者在交通工具上拍上了模擬遊覽的視角。

最近,我跟A.常挑鐵道車前景的影片觀賞。上週我看到一部沿著美國阿肯色河深谷綿延而入的一條鐵路(從Canon城西行),鐵道深入幽谷秘境,觀賞影片很常雖不免跳播,但偶見溪中有些人泛舟而過,相當有意思的異國地理景觀。網址:https://youtu.be/YpcJ6jJlz6o

這週,我們特地再點了一部在雪地開行的列車車前景來看,研究了地名許久,才知影片是從巴爾幹半島山國「門特內哥羅」首都開往亞德里亞海濱海大城Bar的鐵道。影片中的火車從首都Podgorica向西開,遇山後就入雪區,越過長山洞,火車穿越該國最大湖的邊緣,這處河階平地,是陰天無雪的。過不久,就要直撞入高山雪線下的岩壁山洞,經過6公里長的隧道,終於看到亞德里亞海岸,海邊又陽光普照,完全沒雪了。因地形,進出隧道的柳暗花明、穿山至海,讓這條鐵路非常精彩。

於是,就像最近旅遊返家後,我們繼續打開桌機PC,在google 地圖探索所見所知,彷彿有了一趟回味無窮的旅程。而這次,我多認識了一個國家,那就是充滿山地原屬南斯拉夫加盟國的新國家--蒙特內哥羅。

大家也可來看看
https://youtu.be/Y53k5YCL93c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0/02/29

澳洲談話節目讓中國駐澳公使與觀眾、來賓對質詰辯「中國是否不民主?」

我今天看到了一則澳洲談話節目的片段,裡面的來賓與主持人都對中共的體制有針鋒相對的精彩對質與辯論。

其中,我不否認中共駐澳洲大使王晰寧是能言善辯的,至少也對西方觀點的質疑都能有言之成理的應對能耐。(須有夠清晰的邏輯與反推,才能確知他的說法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而我非常佩服主持人,他不會因王晰寧擴大了話題而任憑焦點失焦,這主持人總能用非常有效率的問句,重複要求王要面對問題,也因這樣,幾個重複的關鍵問題與反問,讓王數度結巴。

而從這節目,可以看到中共認知的「民主」與西方民意和投票得出政策結果的「民主」有著理解與認知上的巨大差異。

幾個重點:
1.西方式的民主,認為投票與資訊的透明,是實施民主的要件。這些要件,恰也是制衡行政濫權重要條件。
2.中國認為民主不需要人人參與,也不需要西方式競爭式的開放政策辯論。中國自認有開放參與,而其「民主」的精神是「協商式」地得出結論。
3.王認為澳洲因新冠肺炎禁止中國疫區人民入境是「反應過度」,但中國因新冠肺炎強拉民眾隔離,卻是「合理必要」。這是雙重標準且互相矛盾。
4.王說「維吾爾訓練中心(西方世界認知為「集中營」」)內的數萬人都是受到恐怖主義的洗禮而須「再教育」。他閃躲不承認這些人多數被迫失去自由。但,在我觀點看來,當一個國家有很多人想投入反政府的行列,以人民為主體的國家應去了解人民的想法與處境,但王公使所謂的中國14億人口有其治理上必須監控與教育(洗腦)的必要,節目沒立即批駁的是:為何政府是以執政穩定為治國的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的意願和需求為依歸?

我的心得是,我在想:一個好的政府,是以政府的角度來讓人民得以活出符合政府期待地自我實現?還是,政府創造人人可以幸福的沃土,同時尊重人民長出符合個人意願的自我實現,這樣才是好政府?哪個才是「民主政府」的真諦?

請欣賞 https://youtu.be/Mb2_e0Dvz5U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0/02/16

跟我一起到臺中清水這樣玩(高美濕地/鰲峰山公園/清水鬼洞/眷村/自然出泉洗衣坑)

這趟旅行是在2020年1月22日前往的,那是東北季風暫為止息的冬天。 久仰台灣臺中的高美濕地,實走一趟那裡的木棧道,真心感覺值得推薦給大家。當然,這裡若是豔陽高照的夏天,可能走起來是毫無遮蔭的。 而我去走、去看,特別是可以在潮間帶有不少生態的觀察,而風車與夕陽彩霞的風光,真的有不虛此行的快活與滿足。 透過這影片推薦給大家前往旅遊。

我的行車與步行地圖請看 https://is.gd/tHIX1B

 https://youtu.be/ZtvG7X1lQKo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0/02/10

電影《陽光普照》中為人父母的「疚」與有距離感的壓抑父親

最近我看到去年金馬獎大贏家《陽光普照》這電影,沉澱了一天後,我推薦這部電影給旅日的友人看。去年,我推薦他們看《與惡的距離》,然後,我發現《陽光普照》還跟《與惡》有相呼應,但不失更多延伸的地方。

這部片中的重考班、駕訓班,便利商店、洗車店、甚是是我曾探視自班一個判入「少年輔育院」學生的景象,都是真實的,就是我生活周遭的景象。為我常來台灣的日本友人推薦這片,讓他們有機會看到很真實的台灣。

雖然《陽光普照》在去年金馬獎得到11項提名,不過,我覺得這部電影格局不大,在我看來僅是公共電視人生劇展的等級,但即便如此,它的得獎顯示了金馬獎尚有一貫重視人文的傳統。

我推薦這部電影,因這部電影彷彿呈現了很多家庭中年爸爸的典型樣貌,台灣的中年爸爸總是不善於表達情感,很壓抑,不善於處理跟家人、孩子的關係,然後造就一代代壓抑的男性。

印象中描繪這種壓抑的爸爸、有距離的父子關係等電影,好像也不少了,李安就很偏好這個題材(《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好像日本這類型的電影也非常多。希望有機會讀到評析《陽》片裡中年父親與家人的關係,是掉入哪些刻板窠臼,還是多了哪些深度。

無論如何,這片最讓我玩味的是,為何有人突然會突然想不開?電影的哪些描述對應了憂鬱症的樣貌?還有父親不惜代價守護孩子的舉動,與劇終前的親子兜風戲,存在著謎樣的道德哲學。

最後,我在想,育兒的親長,其實常在在思考如何均分對各個孩子的愛(所謂的偏不偏心),當不能同等的給時,其實為人父母應多少會去調節與替補,但在孩子那端,如何讓他們也感知這份親長之愛,其實一直在調節與替補呢?如何去化解那份親子間的怨呢?而為人父母,都該如何處理這份對孩子間不同對待所生的「疚」呢?

關於親長對孩子付出的調節與替補,還有孩子對親長所作所為的理解與接納,這關乎家庭也需要「分配正義」的思考。分配正義談及「意願」、「需求」與「應得與否」,這是理性,但家庭成員之間,卻還得加入「情感」。這使得《陽》當一個兒子犯罪入獄後,另一個孩子承載了更多親長的愛和期待,這時,親長在愛的分配中有了傾斜,但這電影正是要施展,這樣的愛如何重新獲得平衡。


這對應到導師經常會面對到的處境,一個經常有是非的學生,跟幾個品學優異的學生。看似分配到的關愛和推崇是不同的,但其實導師處理了一些是非,常是基於事理,但這種奔波的「關愛」,卻常被視為鄙夷,使得師生在不同理解狀態下,互生怨懟。是該想想如何讓透明的愛不再失之交臂地投放了。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0/01/01

最近的日蝕讓我想起1983年Bonnie Tyler所唱的"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巧遇重聽沙啞唱將Bonnie Tyler在2017年重新演繹1982年的排行經典名曲"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這場演出對熟悉原曲而曾內心澎湃的我來說,這2017年版本,Bonnie Tyler必然已上了年紀,但預期會有不同的風味。難得聽到她說話,果真也是聲帶啞到說話也算吃力,若再唱歌,跟預想的一樣,讓我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歷程,但總之,她還是唱將式地完整了整場演出,我的眼眶還是微濕了一下。

可以想見,很多歌手當喉嚨不能再像青春時代的高亢時,還是有些降轉音符的技法,將歌曲變奏又能不失原味,這是歌手深知自己歌喉好球帶的老經驗才辦得到的。
看這場演唱,即便歌手降音帶過了精華的數處,但我仍感動於這首歌的演繹。其中,對於1980年代的緬懷與好感,或許使我仍能為Bonnie Tyler喝采。


要推薦一下令我早年深受震撼的"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MV--那個男校宿舍大樓所流竄的身體慾望與彷彿洞悉一切的鬼魅懸疑,早年我看了這MV,真讓我瞪大眼睛與觀後迴盪再三至今。

1983原音4K畫質版MV https://youtu.be/W6hknFigMSI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9/12/22

談日片《海角上的兄妹》與港片《三夫》

我是在媒體報導金馬獎時聽說電影《三夫》的女主角拍得很辛苦,吃了非常多苦,犧牲很大。所以,我就看《三夫》這部電影瞭解一下。

初看陳果導演的《三夫》,我剛好可以對應到上週我看到的日片《海角上的兄妹》:《三夫》的女主角是一個熱愛性愛與性飢渴總難被滿足的弱智姑娘,《海角》的女主角是一個熱愛性愛的自閉症少女。這兩片可能都在說,如果有人天分上就是愛享受性愛,這種讓天分發展的性工作有何不可呢?(但在身體保健、物化與剝削上面,這兩片不是沒有觸及)

如果《海角》比較深刻探討了位處底層的哥哥替自閉妹妹仲介性交易的道德兩難,那《三夫》的先生幫性飢渴的弱智老婆仲介性交易,就沒多談道德兩難,除了各取所需(錢與性),但更多了疼愛與成全的「兩全其美」。

日港兩位女主角在片中須不斷在顛簸的陋境與醜男做愛與呻吟,真耗體力,但演技似乎本能沉浸就可,要得演技獎應還不夠的。但看完,我還是得說女主角,做愛很耗體力,妳們辛苦了。

本來想說《海角》比較有內涵,但《三夫》直到末尾出現港珠澳大橋的片段,我這才瞭解全片是對養出資本主義慾望的香港未來有所徬徨。原來,情色的荒謬和意淫,是有可對應的隱喻。這導致《三夫》各個「角色」的符號,讓我今天開車往返臺北南投時,在塞車時想了整路。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9/12/21

20200202,有趣的日期 (世界完全對稱日)

前幾天,整理 2020 行事曆時,

意外發現有趣的日期: 西元 2020年2月2日,

因為正著由左至右唸,是 20200202,

反著由右至左唸,也是   20200202,

上網查了一下,討論的文章不多,

有人稱之為「世界完全對稱日」。



我們先討論從西元 2000 年至 2999 年,

因為地球一年有 12 個月份,所以我找到的這一百年內的「世界完全對稱日」有 12 個:

20011002

20100102

20111102

20200202

20211202

20300302

20400402

20500502

20600602

20700702

20800802

20900902






又到年尾了,先祝各位網友 2020 新年快樂,

20200202 很快就到了,又是星期日,結婚日、生小孩日都是很好記住的日期,

歡迎大家來討論 20200202 還有什麼有趣的用途、或想法呢?





此連結將前往內容農場參考的網路文章:下一個世界對稱日,還有一半路要走 - 每日頭條2015-11-02


此連結將前往內容農場https://kknews.cc/zh-tw/entertainment/gzzjqje.html

2、由第一條,公元紀年後的第一個「對稱日」為公元1年01月01日,即10101。

3、繼續算,會發現需要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才會出現「對稱日」。
再之前的那次,竟然是1380年08月31日,

5、據計算,從公元紀年開始到 2011年11月02日(20111102)總共有513個世界完全對稱日。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9/12/20

2020年 台灣(中華民國109年度)國定假日 Outlook hol 行事曆 (DIY 自製檔)=【下載】

2020年 台灣(中華民國109年度)國定假日 Outlook hol 行事曆 (DIY 自製檔)=【下載】



參考了 【分享】2020年國假補班記念日24節氣行事曆 -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82&t=5974166

感謝熱心網友 Mobile01 的 Jason1327。


參照了網路上的 人事行政總處 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 Excel 表格,

基本資訊來源:
中華民國 人事行政總處。
網址:
http://www.dgpa.gov.tw/

DIY 自製了 2020年 台灣(中華民國109年度)國定假日 Outlook hol 行事曆 檔,

2020_Outlook_V2.hol

直接點兩下檔案,即可匯入 outlook 2003 2007,

檔案內容僅供參考,
歡迎網友下載。

google 雲端硬碟 下載處↓

2020_Outlook_V2.hol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mv5aQTihVFR7JeF6m0qwImYy6WU7XDj/view?usp=sharing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9/11/09

當有人說中國必須一統與強大,或說物質基礎優先民主其次,我的回答是.....

中國的網路使用者在Youtube對我的留言回應:「人类的文明建立在物资基础上」、「自由和民主必须在国家强大时才存在」,這兩個論點酷叟我都持保留,意思是,我不否認物質基礎重要,但我並不認為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唯一且必要的關鍵。我不如此看待物質與文明的因果關係。

然而,我認為一個對人民好的文明,可以締造/創造更多對人民好的物質與文明。其中,關心人道、個體等等,可以讓人研發出更多對個人,以至於擴及群體的好物質與好文明。德行是關鍵。而這德行不是父權式的「我覺得這對我們有幫助」「國家認為這對人民有幫助」。德行應是由下而上的:「我身為人類,我想要....所以,我覺得有....對自己與對大家都有幫助。」那是一種資訊透明下,人民可由下而上提出需求並且合力促成(與督促政府)達成的福祉。

英國、雅典、羅馬共和的民主制度的,有助於國家的壯大。其中,英國的民主發展歷程(包括議會中的言論自由保障)與其工業革命與宗教觀整合成一個你情我願的政策,這使英國強大。

物質基礎可能引發財大氣粗、崇尚奢華與迷忘自我價值。但物質基礎如果是用於德善的啟發、正義的揭露、國家的監督與制衡,那可引出善的文明。物質常帶來狂妄、貪婪與罪惡。而民主的價值在於全民可行的監督制衡,其中,言論自由是對於狂妄貪婪與罪惡相當重要的制衡。

我今天有看到一篇來自簡體字的電影簡介,電影是南韓所拍北韓題材的《北逃》。大陸腔的影片二創作者旁白說:「基於一些敏感,我不便在此評論什麼。」但作者剪了些北韓查緝收藏聖經者的家的片段,這裡面沒有暢所欲言,但有如鯁在喉的壓抑。

而在臺灣,創作與發表除了隱諱,也可直白,這種讓人發展出自我的環境,是我們目前能感驕傲的。

至於,對於農業糧食不足的恐慌,導致覺得農業也要比人強,樣樣都要比人(他國)強,我是希望做人不用如此拉高關懷的層次,轉移個體不能表現自我需求的困頓。在冷戰時期,臺灣美國等右翼力量都強調,共產主義的邪惡力量會讓人毀家滅國,所以,麥卡錫主義下的獵巫,造成可以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的人權傷害。以前有人覺得OK,但回頭來看,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在確保既得利益者。是的,揭露「六四或香港、PM2.5提出批判與反思,每一个声音都有其背后的目的。」但這不減損PM2.5對人體有害的知識、也不減損政府示範殺人可以人民不可以互殺的矛盾(反觀,廢除死刑的論調,對於生命都該尊重的主張是一致的)。

中國、世界如有飢荒危機,目前都不是因為生產不足,包含臺灣的糧食產量比例低,但這都不該形成國家必要要富或人民要犧牲民主自由的理由。國父孫中山說,該擔心的是分配不均這件事。各國各地應依比較利益法則,從事可與他地交換的物資,但打腫臉充胖子硬要展現強富,只是做多了無意義的過量生產,原本共產主義所要防範的資本主義之惡就都回來了。

而老實說,中國正在表現出恃強要大與殖民者的心態,這樣的心態已在重現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的野心,於自己的土地人民與外地,我認為這走偏了,應要有內部的自省制衡。

我想以臺灣為例,在臺灣,我們不容許國家放任人餓死、病死,如果政府失能,臺灣有媒體與個人能自在的發表譴責、並鼓動下次投票使其落選的懲罰。但民主也容易讓優勢的財團操作,所以,臺灣尚有言論自由可以揭露其不義,有媒體可發表、控訴與揭穿。而還沒等到政府負責時,臺灣的志工與發起的捐獻與勞務的協助,讓人避免因缺了人權的關照而喪失為人要活的有意義的尊嚴。而臺灣的志工、社會企業,不是以有錢自詡的。我認識的很多人不是因國家由上而下說人該怎麼做,所以就噤聲、委屈或照辦。在我們這裡,覺得該怎麼做,我們能多點自就去行動、就去仗義挺身、就去傳頌或揭穿。我覺得不是物質基礎好了,才能再享更多人的自由或表現自我。什麼叫做物質基礎顧好或強大才.....(那不是等到什麼地步才做什麼,應是,我做什麼,對我有意義,也因利己也能利他,所以我在言論自由的狀態下,我也主張)當人能提出自己真切與合情理的所需時,研發出對全球有益的物資,獲取不多貪求的利潤,這種「強大」,以德勝人,不是自己努力贏求別人認同。而是散發自己特色,讓人發自誠心的追隨與認同。臺灣的慈濟、internet開放碼的德,都是民主產物的良例。

至於,擔心中國瓦解後變弱所存的「物競天擇」憂慮,因為19世紀與兩次大戰後都有很多批判「社會達爾文」的論辯了。現在還重複了這樣古典論調,在沒有突破的詮釋下,是不需我打字回應就有足夠的批判的。

目前的臺灣社會,對於漢人中心、異性戀中心等思想,都有批判與檢驗,在政策上亦有回復權利的主張,酷叟我不覺得任一個政府可以做得完美,但我發現的不義,理解夠多時,要讓我有機會表達我的立場與批判(媒體接近使用權)。所以,應討論壓抑個體的危機論調是否確立與真實,恐慌與戒慎是否是過度反應,是否政策是為既得利益者圍事。我想,在國家的說法之外,應該還要有更廣泛的資訊透明,這樣才夠營造利己與利他的「國度」。而資訊要能透明,言論自由是前提,這樣的民主則可能是理性且符合人民意旨的。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