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ulletin of Mr. Q’s Web on his life, thoughts, and Social Studies for High School Education一個中學教師,江湖稱為酷叟老師(酷叟也夫子)公布校園、教學與生活隨想等相關消息。(managed by Ryan J. Y. Wu 吳瑞元,qsirwu)。
2011/07/11
●電影雞排英雄中臺灣人鏡照的自尊與缺席之父親
最近在有線電視中看了電影「雞排英雄」,非常地感動,這是喜劇,但好幾處也讓我落淚。
巧合的是,無論是父後七日或雞排英雄,都有非常深刻女兒「懷念父親」的主題。每觸及這些情節總迫我落淚。或許是酷叟已經步入中年,對與親長的相處格外感受珍惜,對與人相處的緣分更覺值得把握。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夜市靠媒體(平面與電子)復興而繁榮,但是也因為財團買通媒體,誤信媒體的夜市人樂於採訪,播出卻成負面報導。這一段,很值得媒體課程進行討論。因被媒體背叛,使夜市生意蕭條,誤信媒體的小七害其姊滿妹遭眾指責,自己也愧疚,當小七出現,滿妹搥打也自感懊悔的小七,這幕真讓人心痛。無論是夜市自治會長的致歉,或是夜市人良心的自罰、電力工人的揭發,都是一種濃濃的人情味。
作為一個認同本地文化並有階級反思的觀眾,可能會喜歡海角七號與雞排英雄中呈現了多元族群的情節。海角七號有單親、原住民、失業者、黑手技師;在雞排英雄中,也呈現了客家人、新住民、來吃愛心餐的勞動婦女。夜市工作者的辛勞,在阿華深刻的一席話,一語道盡:擺攤的祖母骨頭不硬朗了,因為夜市的人都在夜裡討生活。「但總不能被人全碗捧去!」面對財團與夜市租攤的人,這裡面存在著階級,但夜市的攤商之外,還有來吃愛心餐的辛苦人,或是不良於行的失智者,這片子便是演出了弱勢中還有弱勢的階級層次。
因為有著對於多元族群和階級意識畫龍點睛的傳神安排,這部電影讓酷叟覺得是臺灣人值得驕傲的電影。或許我覺得應該要有所謂的「臺灣自尊電影」,除了重點在發揚文化,更在台灣人熟悉的文化事物中,透過一些外來者(例如外國人)的肯定來打造臺灣人的自尊。對於企求國際認同的臺灣人而言,這種電影特能安慰,並讓臺灣人自滿。這樣的電影會受臺灣民眾的歡迎,我喜歡這樣的電影。但,「臺灣自尊電影」不能只是自我滿足而已,還要能行銷到外地及各國。是否外地人能領略「臺灣自尊電影」傳達的內涵,這關係著臺灣人自滿的自尊是否是等齊受外人敬重。或許,除了電影之外,若要讓大陸或華人社區也能領會臺灣文化,那還需要許多的華語論述去拉抬與引介這些作品,如此才可望臺灣自尊電影會贏得他人的尊敬。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