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

●戰爭與俗世的荒謬映照--我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2016)
李安導演

2006從伊拉克回來的士兵比利因救援同袍的畫面傳回美國,於是成為美國人歌頌的英雄,全軍班都受到足球隊中場企劃之邀約,在中場秀中將與Destiny Child共同演出。

比利的姊姊則是看穿美國入侵中東的荒謬,積極勸弟弟找個理由退伍,另也推薦弟弟看心理醫師。
社會對於出戰中東的軍人,有的尊敬,可是也有人對軍人挑釁。在洽談中場演出時,還不時有仲介人想安排整軍班的人演出真人真事的戰爭電影,但在商言商,給的片酬卻低的可憐。班長與比利在洽談時,覺得自己出生入死的經驗,變了廉價的電影,就拒絕了電影。

中場秀的經驗是前所未有的,五光十色與隆隆作響的運動場,使比利不時地對應到在戰爭中的場面。美軍侵入伊拉克家庭之中,難以辨識哭嚎、驚恐與憤怒的伊拉克家庭家人究竟是敵是友,過程中美國竟還是樹敵更多(跟越戰的處境很像)。
荒謬的是,記者會時美國媒體一直好奇前線作戰「英雄」的英勇與敏捷,但對比利而言,肉搏戰的過程就是應變而已,但大家還是必須說得很神勇。雖然在軍營時年輕士兵滿腦子都是女人,但面對媒體還是要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

記者會中,比利跟啦啦隊長眉來眼去,很容易的就勾搭上了。

足球開場時,比利被美國國歌惹哭。中場秀時,整個上台演出的內容完全無法預期,只能盲目的受到節目人員指揮安排,意外的舞台雷射光、乾冰與爆破效果,竟使軍班弟兄不約而同地引發創傷的記憶,覺得上中場秀是被開了個不尊重真實戰士的玩笑,中場秀換場時,軍班弟兄被要求在舞台上原地踏步或稍息站定,這些軍人都是布景,撐出了美軍英勇正義的想像。

比利原本想與陷入激愛的啦啦隊長相守而考慮退伍,沒想到,啦啦隊長對比利的偏愛,竟是奠基在戰場英雄的想像中。軍人還是得在戰場上才有身份,才受敬愛,比利不顧姊姊的攔阻,選擇繼續與弟兄在戰場上共同奮戰。

這部電影李安很常在人物對話過程中用了主觀鏡頭,這些主觀鏡頭面對對談者,對談者對著鏡頭說話的神情,與黑白電影《西線無戰事》相當雷同,我相信這是李安對《西線無戰事》的致敬,不過,這樣的鏡頭語言,也顯示李安僅有仿製致敬,沒有超越。

但若將對談時的主觀畫面放在3D實境的脈絡中,是不是像極了與人面對面遊說的歷程?你細微地觀察對方的神情,但你一直透過這樣的觀察想知道對話者葫蘆裡賣的藥。3D在中場秀絕對精彩,但也只是電影其中的一幕。3D戰場讓情境十分真實,或許能讓觀眾感同身受這種生死關頭的高壓。但劇中與收尾時的"I love you"看在同族與異族間人與人的對待,真是荒謬又矛盾。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