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5

我看國家地理頻道《性別革命》,這是不錯的性別科普影片

我看了上週五在國家地理頻道晚上10點播映的《性別革命》特輯,我覺得這是蠻不錯的科普影片,用來當性別教育的教材也挺合適的,當然,有些論述的方式或觀點我並不是那麼喜歡,不過,也算是把許多性少數(某種程度呈現"酷兒",但影片沒用到這字)的現象引介到社會。

看起來《性別革命》是搭配國家地理雜誌紙本2017年1月份「性別革命、重新定義性別」專題而一起製作的。無論是影片或是雜誌都有提到薩磨亞群島的「菲菲芬妮(Fa'afafine)」,但影片更讓我見識到,女性裝扮的「菲菲芬妮(Fa'afafine)」男者,在當地竟是很自然地在社會中生活,甚至一家之中有2/3的成員也都用「菲菲芬妮」的身份認同自在地化濃妝、穿裙裝走在路上,或是持家。在大學時我讀過人類學經典《薩磨亞人的成年》,再對應《性別革命》影片,我覺得這個島嶼的文化真對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性別文化與文明壓抑具有很大的啟示。

國家地理頻道所播的《性別革命》是藉由一個不懂性別已經如此多樣的資深女主播記者,從她的探索與採訪為敘事軸,帶出雙性人曾受強制手術到雙性人的控訴與自信認同,繼而訪問了「性別薑餅人」研發者所呈現的多種性別組合的名稱,再訪問知名的跨性別模特兒,並邀「她」與1970年備受爭議「變性為女」之網球選手的對話。如同我此刻中文文字不易表達跨性變性是哪種跨變到哪種性別,影片也呈現後中年女記者一副對性別多樣化苦惱難辨的困窘表情,也算是一慰反對性別光譜者的心境。

我比較不喜歡這個影片花了不少篇幅在解釋雙性人與變性渴望者的生理基礎或是基因因素。例如對於雙性人,無論影片中的醫生,或是某些自認自己「罹患」CAH「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人士,這種病理學的觀點,我著實認為這太缺革命動力。但自認自己患有CAH的人在詮釋上,反而堅持要留有肥大的陰蒂,並以CAH體質讓自己有可身為男性認同的正當性。這對選擇性別的當事人當然終究是好,但我認為病理學的觀點容易使大眾罪歸生出酷兒家長的基因、或怪罪懷孕的疏忽,這讓生養酷兒怪胎的親長,會產生污名的負擔。我個人認為應把CAH看成是人類體質光譜的趨向程度,但不要像以往的醫學,設定一個尺碼說這是CAH,然後就切割性器在兩性中變成某一性。

以往或有些落伍的醫生或家長,仍獨斷地依據生理基礎閹割決定了雙性人的性別,今日,對於斷然聲稱自己須變性的人,仍有很多允否變性的倫理爭議,這些在影片都有所觸及。

影片的尾聲,就安排低沈男嗓的跨性模特兒與變性前輩(1970年代爭議的網球選手)對於「性別可否流動」的針鋒對話收尾。看來變性前輩相信性別本就於心中根深固著的信念是被新世代所謂的「流動性別」打槍。受訪的兩人講到後來都不看著對方講話了,變成實鏡秀,挺有情節張力的,這可能是性別平權的研究者才知的奧妙。

變性前輩可能跟資深女記者一樣,一時都難習慣性別多樣組合到難以表述清楚的狀況,性別組合多變的種種認同,實已存有世代的代溝,今日的性別運動,其實是時代思潮與民主世代的代溝戰爭了。而這是影片最後沒有明寫的註解。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