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0

從「沈默的螺旋」理論看 美國大選川普之贏與多元性別婚姻平權之運動路線

在美國的大選結果的報紙評論中,我看到「沈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理論。「沈默的螺旋」似乎是指主流意見大聲時,就越來越少能聽見不同意見者的心聲。然而,選舉是內心化為行動的結果,所以媒體會有「沈默的螺旋」現象,但人心卻自有公斷,這大概是在說明主流民調與媒體支持希拉蕊‧柯林頓但結果卻是敗選的情形。

我想在多元性別平權的運動中,是否也有遭逢「沈默的螺旋」的現象?然而,從解嚴之後,「多元性別主張」可以算是主流了嗎?現在的「護家、護兒」人士是曾沈默到忍無可忍而需怒吼行動的逆轉嗎?

但人心呢?多數激進要付出行動的人心是向著哪邊呢?這樣焦慮到要付出行動回歸保守的人數比例變得有多高呢?
 
想到政治裡的「自由市場」機制,我似乎可推想政客趨向媚俗的藍海攻略,代為爭取少數社群權益的當權者在立法過程中匿聲或轉向,恐不用意外與憤怒。



對現在爭取的多元成家、婚姻平權,我想的是若非臺灣來場酷兒的、怪胎的、邊緣的、單親的、失婚的、離原生家的大團結。要不然就是得走gay is good,同志的社會貢獻、同志產值、粉紅經濟、同志帶來的社會紅利、同志一樣愛家護兒少、同志是環保反核尖兵、同志愛鄉愛國奉獻利他作育英才,也能從一而終沒病無癮而健美....等等,與主流認知之美德接軌。

臺灣都不像是會走任一路線,然後會在制度通過多元成家或婚姻平權達陣。

但,我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出自真誠的「悲情」是可以換來同情票的(如台大畢老師的生命故事)。但若是採高調、激昂與指控,還是讓無反駁力的人不平衡,繼續守住其既得利益而拒分享權利。

這麼多年的人生經驗,我越來越感知,論理還真不足能服人,真情的共鳴才常是建立政治共識的關鍵。

所以,美國那麼多內陸各州支持川普,這裡面一定也有悶夠了的感情因素在內,厭女、反同婚都是「內情」的狀態。這對臺灣少數社群權益的立法之路是有啟示的。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