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A bulletin of Mr. Q’s Web on his life, thoughts, and Social Studies for High School Education一個中學教師,江湖稱為酷叟老師(酷叟也夫子)公布校園、教學與生活隨想等相關消息。(managed by Ryan J. Y. Wu 吳瑞元,qsirwu)。
2014/06/20
國小每班約有兩位注意力不足學生,聯合報提供簡易篩檢表格
國小每班至少有兩位注意力不足(ADHD),這裡聯合晚報有簡易篩檢表格。http://mailp.in/bDG1099d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6/19
轉貼〈少子化浪潮下…孩子該不該念私校?〉聯合報文章
關於聯合報這篇〈少子化浪潮下…孩子該不該念私校?〉,我想學區內的公立國中學風與辦學績效是是否選擇念私立國中的重要考量。
我目前服務這個都會區國中,既是著重升學績效,也很重視五育與品德發展,選擇就讀像我所在的這個學校,經濟負擔較輕,可留多些經費與時間為孩子選擇更多樣的課外活動。
我自己任教私立中學時,夜間也繼續有輔導課和自習課,我覺得老師都自覺疲累了,教學品質應是打了些折扣的。坦白說,把學生多留在校與其說是可以省了補習費,會不會根本是學店增加收入的名堂?
況且,我覺得同一個老師白天也上課,晚上也同個老師上課,學生的學習體驗略嫌單純,畢竟老師的法寶其實並沒太多套。
如果必要加強學習,我覺得挑個好的課輔班,也許聽不懂學校這老師,還可比對課輔班那老師的說法。不過,還是要留意,課輔班畢竟也是營利為目的,說不定安排課輔班,也只不過是花個錢讓人來分擔家長教養的時間,陪伴的意義大於真正上課的吸收。
我仍覺得家長為孩子規劃多元的課後活動是絕對優於花大錢在私立國中早晚駐留上課的。
但我還是有職責呈現一下看似「持平」的一些論點。請讀這篇算是分析中肯的文章。
請按連結http://mailp.in/8XA0kuKA
原始文章刊登處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99844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我目前服務這個都會區國中,既是著重升學績效,也很重視五育與品德發展,選擇就讀像我所在的這個學校,經濟負擔較輕,可留多些經費與時間為孩子選擇更多樣的課外活動。
我自己任教私立中學時,夜間也繼續有輔導課和自習課,我覺得老師都自覺疲累了,教學品質應是打了些折扣的。坦白說,把學生多留在校與其說是可以省了補習費,會不會根本是學店增加收入的名堂?
況且,我覺得同一個老師白天也上課,晚上也同個老師上課,學生的學習體驗略嫌單純,畢竟老師的法寶其實並沒太多套。
如果必要加強學習,我覺得挑個好的課輔班,也許聽不懂學校這老師,還可比對課輔班那老師的說法。不過,還是要留意,課輔班畢竟也是營利為目的,說不定安排課輔班,也只不過是花個錢讓人來分擔家長教養的時間,陪伴的意義大於真正上課的吸收。
我仍覺得家長為孩子規劃多元的課後活動是絕對優於花大錢在私立國中早晚駐留上課的。
但我還是有職責呈現一下看似「持平」的一些論點。請讀這篇算是分析中肯的文章。
請按連結http://mailp.in/8XA0kuKA
原始文章刊登處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99844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6/17
word 轉成 PDF 發生匯入失敗 或 錯誤,問題可能出在中文檔名或是華康字
word 轉成 PDF 發生匯入失敗 或 錯誤,問題可能出在中文檔名或是華康字
最近酷叟我處理公開示範教學的相關文件,當我將頁首頁尾精美且充滿表格word檔案轉成PDF格式時,老是失敗。我一一將變項更動,想找出「匯出失敗」的原因,原本找到的問題是word內僅能用微軟內建的字體,而華康字體居然是轉PDF失敗的主因!但,事情似乎也不是這麼單純,請再讀下去....
後來,我家那親愛的實驗後告訴我用某PDF製作軟體是可以,但....「檔名要用英文或數字」。於是,我用華康字的檔案用英文或數字檔名轉看看,結果,居然可以轉檔了!難道,難道....難道PDF不能接受用中文字命名且內有華康字的doc或docx檔案?
不管如何,如有遭逢word檔轉PDF失敗的情形,我會建議大家在轉檔時,在word內另存為PDF格式時,把檔名先改為數字或英語。如果轉檔案格式還是遇到阻礙,那把文件中的華康字改成微軟預設的細明體、標楷體或正黑體,或許問題也可排除。
目前我的實驗仍有混沌未明之處。當在word另存成PDF時採用數字與英語檔名,即使文件內充斥表格且有華康字,大多可以成功將華康字與表格完整呈現。但我也有遇過一次失敗,我只得運用PDF-Creator軟體拿出來應用轉檔,而這樣,居然就可以!
目前我的實驗仍有混沌未明之處。當在word另存成PDF時採用數字與英語檔名,即使文件內充斥表格且有華康字,大多可以成功將華康字與表格完整呈現。但我也有遇過一次失敗,我只得運用PDF-Creator軟體拿出來應用轉檔,而這樣,居然就可以!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4/28
這篇「 關掉「叮咚」聲 工作更專心」我也是關掉叮咚聲的人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4/27
我在部落格分享「ADHD」診斷標準,學生有些提問
我在部落格分享「ADHD」診斷標準,學生有些提問
一.有問同學問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幾乎每個人都有.......」
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幾乎每個人都有.......」之說,專業學界不會這樣認知。應說:「注意力不足的狀況,每個人多少都會發生。」
專業學界稱為「症」,是指在頻率、次數上會有異於多數的狀況。在目前班上,讓我警覺頻率、次數上屬於多數的人,整合國小移交的紀錄顯示,我們班可能會有2~3人,這幾個人在頻率高、次數多的狀況下,讓我會敏銳意識到可能性(我不是說我們班應有ADHD過動症患者)。我的感覺是,我現在這班應與美國所調查的盛行率相符,盛行率約為3%~7%。但很幸運的是,我認為我們班並沒有比別班更多,也沒有嚴重影響上課到需建議診斷或服藥者(許多班有一兩位是服藥控制的)。
二.「這樣不就是要我們把他們當有病在看嗎?」
我的回答是,首先,「病症」不應用污名或恥辱來看待,在醫生眼中,「病症」是一種統計上身體差異的狀態,「差異」應需多元尊重的,而不是例外就被歧視。「病」在專業人士眼中,應是中立不帶偏見的名詞。
我的回答是,首先,「病症」不應用污名或恥辱來看待,在醫生眼中,「病症」是一種統計上身體差異的狀態,「差異」應需多元尊重的,而不是例外就被歧視。「病」在專業人士眼中,應是中立不帶偏見的名詞。
但,事實上,「病」在社會的認知,是負面的,所以,「病」可以是中立的名詞,卻也被不道德的人把「疾病」做為攻擊 他人的武器。
我在轉貼提出「ADHD」的診斷標準,不在於以「病」要指稱哪個對象,而是我在提醒認知體質與心智發展差異下的互諒與互動。
如果,一般人受到過動者的欺負,我會建議用「對方可能有病」來讓自己理解、諒解與原諒對方。
這麼想有個認知前提是:「自認為自己最健康」這恐怕才是自大。每個人都有堅持的偏執和心病,講別人有病,不該是凸顯以為自己沒病的優越感。講別人可能有病,是在思考,我可以怎麼幫忙,與怎麼與對方互動。
這麼想有個認知前提是:「自認為自己最健康」這恐怕才是自大。每個人都有堅持的偏執和心病,講別人有病,不該是凸顯以為自己沒病的優越感。講別人可能有病,是在思考,我可以怎麼幫忙,與怎麼與對方互動。
但如果沒吃虧,沒被莫名其妙對待,那你必須認知,沒人特別有病,也沒人特別沒病。「病」不能拿來詆毀別人。「病」只是一個存疑和判斷的概念,使利於自處的思考模式,不在於「要脅」與「要求」對方。
Evernote 幫您記住生活的點點滴滴,輕鬆保持條理。下載 Evernote。 ●以下為2014年4月25日 Facebook張貼內容
大家必須包容各種體質的人,在理解的狀態下,不要模仿失序與失控的狀態,也要知道計較他人的無理或怪異,有時改變不了這些人。但交給導師來某種程度的追究,還是可還回一些公理(抱歉,要全部的公理是奢求)。以下狀況,在各班與各學習經驗中,你們絕對都見識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以下關於ADHD內容,引自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指標手冊-DSM-IV的診斷標準。
1. 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包括:
* 經常粗心大意,不注意細節,造成功課及其他活動中許多錯誤。 * 無法持續注意力。 * 心不在焉,有聽沒到。 * 交代的事無法完成。 *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慢,要人提醒才能完成。 * 逃避或排斥須專心的工作,如做功課。 * 常掉東掉西。 *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 常需要被提醒每天要做的事。
2. 過動之症狀:
* 無法安靜做好、扭來扭去。 * 需要坐著時會離開座位。 * 許多不該亂動的場合,會爬上爬下或亂跑。 * 無法安靜的玩遊戲。 * 不停的動。 * 話太多。
衝動之症狀:
* 老師問題還沒問完,就搶先回答。
* 無法耐心輪流、等待。 * 插嘴或打斷別人。 |
2014/04/14
介紹漢娜·鄂蘭與「平庸的邪惡」與國中歷史課程的應用
人權教育輔導團的研習經常有提到漢娜·鄂蘭「平庸的邪惡」這本著作。當今的行政院長其實曾是研究漢娜·鄂蘭的權威,但從某一立場者來看,矛盾的是,他在行政院長位置,他似乎展現著不同的分裂人格了。這裡提供個連結,算是懶人包吧!藉此介紹漢娜·鄂蘭與「平庸的邪惡」,這在七下、八下的歷史課程中有許多主題可藉此省思。
以漢娜·鄂蘭「平庸的邪惡」的觀點,可以在日軍/慰安婦、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審判、美麗島事件課程延伸探討。
連結在此http://techorange.com/2013/10/21/hannah-arendt/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以漢娜·鄂蘭「平庸的邪惡」的觀點,可以在日軍/慰安婦、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審判、美麗島事件課程延伸探討。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4/12
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人權教育輔導小組102學年度課堂教學演示(福和國中場)
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人權教育輔導小組102學年度課堂教學演示(福和國中場)
研習字號:北教研字第1030449367號
研習區域:全市
研習單位:市立國中、私立國中
研習名稱: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人權教育輔導小組102學年度課堂教學演示(福和國中場)
領域課程: 3.課程與教學 次項:3.學科教學知能 課程:00●.社會領域的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與評鑑 (課程代碼:3-3-005)
領域議題:人權教育
研習講師:吳瑞元
承辦單位:新北市立自強國民中學
承辦人:
研習對象:所有人員
研習人數:
開放報名:是
提供用餐:自理 提供素食:不提供
是否收費:無 收費金額:0
經費來源:教育部其他單位
經費總額:0
報名時間:即日起到103年4月30日13:00止
研習時間:從103年4月30日13時30分 到 16時30分止
研習時數:3
研習狀態:開放報名
研習地點:新北市立福和國民中學(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71號)【綜合大樓四樓社會領域專科教室】
交通圖:
場地校園配置圖指引:
預計活動進程為:
13:30~14:00 說課
14:10~14:55 觀課
15:15~16:00 議課
Evernote 幫您記住生活的點點滴滴,輕鬆保持條理。下載 Evernote。 |
標籤Label:
多元文化( LGBTQ)教育,
社會批判,
影劇,
A.課程設計與教學
「辛普森家庭」與「蓋酷家族(Family Guy)」中文配音版好看、好笑、好犀利!
今晨我連看了Fox娛樂台播映的「辛普森家庭」與「蓋酷家族(Family Guy)」中文配音版。我評語是:貼近台灣時事,好笑、好色、好犀利。
我大推薦在道德警察與嗯嘻嘻的關切與滅殺之前,趕快來看這兩部融合台灣時事的中文配音版卡通。
這兩部笑鬧卡通的中文配音與字幕連結著台灣正在發生的事,情節凸顯此刻價值矛盾的狀態,還有大量逾越禁忌的雙關語和字幕,在笑鬧與荒誕的鋪陳中,挑動政治、種族、外遇、亂倫及情色的禁忌緊張與危機抒解,又提出反思與反反思足以辯證的題材(例如霸凌與體制蠻力反霸凌的「轉型正義」)。
這卡通真能化解此刻立場隨波動搖而焦躁的我。如果大家跟我一樣對於「政治正確」沒那麼堅定而在此刻面對時事已有不安與浮動,請跟我一起看最新播映的「蓋酷家族(Family Guy)」及「辛普森家庭」台灣中文配音版,這卡通嘲諷但不判決敏感的時事,抒解我很多的焦躁,也呼應我對於各方立場存疑的思辨(辯)。
提醒大家,最大的玄機在中文諧音與字幕操作裡,而本土中文劇本中的歪寫和配音作者,我深深給個讚!http://www.fictw.com/fec_content.php?id=2525
當然,如果在道德上頗堅定與潔癖的人,千萬別看,免得更動肝火。
(Is it all about how liberal-minded you are?)
其實這兩部卡通由魯蛋蛋工作室所進行的中文改寫配音,很大的隱喻「玄機」就在其沒寫在字幕中,卻說著一閃而過的語詞或諧音,一再逾越傳統道德底線,但沒留下字幕的證據,只剩「內行人」能接招領略奧妙。所以啦,不知何時嗯嘻嘻及道德警察才懂意會(我可是在上午十點看到重播的喔!)最後,映照我質性研究的心得:「沒寫出的,才是最值得詮釋的。」這兩部卡通,好玩的地方也此。
2014/04/07
●尋找舊鐵路深澳線的終點站--「海濱車站」
我的旅遊地圖軌跡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鼻頭角步道巡禮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3/28
2014/03/24
將臺灣之美用空拍與縮時攝影表現的翹楚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3/22
熊貓家族真因一夫一妻制而幸福?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白煙與黑煙伴隨蒸氣火車,行駛集集線的經典畫面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3/17
關於兩建中生完成 「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的啟示與我的推薦
關於兩建中生完成 「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的啟示
兩個建中生花兩年完成「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或許這跟許多人參加與執行科展活動一樣,是為升學所做的企劃,但各個寫著創作與構思歷程網頁,充分展現這兩個年輕創作者的熱忱與能力。這種交通路網的地圖繪製,展現了電子電路的能力、對公共運輸的理解、都市規劃的掌握、對交通建設的熟捻、電腦繪圖的能力、視覺傳達的功力。這個地圖作品的創作者所展現的各種能力,肯定是各菁英大學所要積極爭取的人才。重要的是,這個網頁的寫作和解說,充分表達構思與研究的歷程,讓這作品更凸顯改良與原創的精神,具有論文的屬性。這也代表,作品固然重要,歷程的寫作也是讓人可以看到的重要步驟。
這個網站也展現了寫作的趣味,文章的開頭仿連橫〈臺灣通史序〉,說明編製路網圖的艱難。但有多難呢?當兩個高中生開發出這麼有價值的數位內容,我們也不禁感嘆,台北市政府與各種公車APP居然無能完成這個工作。
或許有人覺得一個PDF路網圖有何了不起,但我得說,除了具精確搜尋功能的網站與APP應用軟體,其實具紙本與海報紙觸感的地圖,雖是用人眼瞄視,但有時,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全景下搜尋,Google Earth就是具有類似的功能,但,網路流速還是太慢了。「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可以離線與全覽,這種雖是低科技,但卻是高運用性,比起炫麗的APP介面,好用才重要。我記得曾聽過,在資訊的時代,技術還不是最重要的,內容才是關鍵。這份「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的PDF檔,內容很詳實,閱讀上也容易明白(可惜,就是不能直接印出),非常值得下載使用。
最後,我覺得這個巨型PDF版的生活資訊,很值得現在放入平板與桌機,你們也下載了嗎?請造訪這個網站。http://icypenguin.pixnet.net/blog/post/174501681
Evernote 幫您記住生活的點點滴滴,輕鬆保持條理。下載 Evernote。 |
2014/02/10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整理高中歷史與公民科課綱調整爭議
本集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清楚說明這次教育當局將高中歷史與公民科課綱調整,引發的爭議始末。因本人有加入「有話好說」節目綱要的轉信,所以常能收到該節目寄送的資料,該節目曾邀集公民老師與各科教師加入轉信名單,內容則歡迎用於教育與學術用途,在此轉登請大家參考。
吳瑞元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公視陳信聰 <news50327@mail.pts.org.tw>
日期: 2014年2月10日 下午3:41
主旨: 0210預告0205資料
收件者:
吳瑞元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公視陳信聰 <news50327@mail.pts.org.tw>
日期: 2014年2月10日 下午3:41
主旨: 0210預告0205資料
收件者:
2013/12/22
公共電視專訪南非大法官奧比,談他從抗爭前後的生命歷程,映照「轉型正義」的作為
公共電視專訪南非大法官奧比,談他從抗爭前後的生命歷程,映照「轉型正義」的作為
文/吳瑞元(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權教育小組輔導員)
時代推進下,即使他都已經失去一隻手、一隻眼,但他卻不存報復之心,轉用和解與諒解來面對當初的迫害者,用僅存的手與先前的政敵握手。
主持人直指核心,要奧比說出心中難道真的沒恨?奧比似乎用了一個更大的視野,也用了我意想不到的轉念,真誠地說出曾有的糾結心情,也對自己命運認定雖有殘缺,但又自知有「焉知非福」的惜福。
奧比的思想對人類和平甚有意義,當先前的專制政治替換之後,隨之而來的平反往往形成以牙還牙的清算,但南非卻能創造了一種尚屬和平的典範轉移。當專制的迫害終止,如何思考不對前朝人追殺,這正是「轉型正義」重要的課題。
我們有時恨體制、恨施加迫害的殘暴者,人性中存著一種報復之後,一切都平反的暢快。但我讀了奧比的這篇訪談,我卻深為感動,我看到人生處理委屈的另一種格局。
奧比並不是用虛偽來呼喊「原諒」,他甚至不是用「回敬」來報復,但他就他有的、存有的,去珍惜,他也因選擇正義而與受害階層有著情感的連結,他珍惜這樣的連結,這說這個受害的過程,讓他這段人生非凡與值得。
奧比的思想對人類和平甚有意義,當先前的專制政治替換之後,隨之而來的平反往往形成以牙還牙的清算,但南非卻創造了一種尚屬和平的典範轉移。當專制的迫害終止,如何思考不對前朝人追殺,但也要追究責任、讓真相浮出,這都是「轉型正義」重要的課題。
這個專訪主持人用犀利的角度質問人性的感受與作為,而奧比則以真誠的陳述回應,這樣的回答,讓我看到「轉型正義」不只是制度上的補償、賠償與秋後算帳,「轉型正義」更是每個承受者內心的心理療癒,這是對社會與人心的撫慰,也是對「正義」堅持。
這篇專訪的視野,大至人類和平,深在人性與人心的覺察,我讀到一個人對自己與對他人生命價值的堅持,我也讀到南非人對於廢除死刑、同性婚姻有著同理平權的共鳴與執著。
請讀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2013年12月16日南非奧比大法官專訪
從 Evernote 傳送記事 |
標籤Label:
人權教育,
多元文化( LGBTQ)教育,
社會批判,
歷史文化,
C.研究發展與進修
2013/11/24
讓法制不致扼殺個人意義的藤蔓:願能珍愛桃園忠貞市場張老旺先生的國旗屋
讓法制不致扼殺個人意義的藤蔓:願能珍愛桃園忠貞市場張老旺先生的國旗屋
吳瑞元撰
也不過就是一塊布,就得對著敬禮與揮舞?但同樣的,也不過就是一塊布,就有人覺得每天值得行禮。有何不可?這端看人在怎樣的歷程與情感中,對其賦予了「意義」。近一年來,我看到桃園忠貞市場國旗屋的故事(一個執意傾財在家內外布置滿飄揚國旗的張老旺先生),這故事總是非常感動。
在這個國家認同如此分歧的時代,敬愛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國旗,顯得相當過時與守舊,大家變得要不迴避落入操演戒嚴威權,要不就是唯恐鮮明的政治立場引爆人際的不和諧。不表態政治色彩,是現代台灣多數人謹守的「禮貌」。
但,這張老旺先生的國旗屋,卻值得去看情感的依附與情義的堅貞,那意義生產的過程,與意念的執守,是我對這故事與人物感動的地方。
為了對這人物行為與故事的美學讚賞,我一直計畫著去親臨國旗屋,我也想嚐嚐帶著滇湎時代歷史的雲南米干,我祝張老旺先生生意興隆,我也希望個人意志的藤蔓總遭城鄉法規斬堵的故事空間,能就地合法與存續,讓城鄉不斷滋長這種有機的風土傳奇。
最近一年反都更的事件,都凸顯了相同的問題,那就是法律、政策與公共利益的訴求,往往拿來做為抹滅個人情感意義的「正當理由」。嘩眾取寵的「土地願景」,總是不顧當地人或所有權人的歷史記憶。外界或社區內部的冷漠,總是因外在財團政客的誘引,盲失了對既有生存空間的理解,於是總是外求新的(且也樣貌一致的)都更計畫,卻不知復古與傳承更是值得堅守的地方特色。
在這個國家認同如此分歧的時代,敬愛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國旗,顯得相當過時與守舊,大家變得要不迴避落入操演戒嚴威權,要不就是唯恐鮮明的政治立場引爆人際的不和諧。不表態政治色彩,是現代台灣多數人謹守的「禮貌」。
但,這張老旺先生的國旗屋,卻值得去看情感的依附與情義的堅貞,那意義生產的過程,與意念的執守,是我對這故事與人物感動的地方。
為了對這人物行為與故事的美學讚賞,我一直計畫著去親臨國旗屋,我也想嚐嚐帶著滇湎時代歷史的雲南米干,我祝張老旺先生生意興隆,我也希望個人意志的藤蔓總遭城鄉法規斬堵的故事空間,能就地合法與存續,讓城鄉不斷滋長這種有機的風土傳奇。
最近一年反都更的事件,都凸顯了相同的問題,那就是法律、政策與公共利益的訴求,往往拿來做為抹滅個人情感意義的「正當理由」。嘩眾取寵的「土地願景」,總是不顧當地人或所有權人的歷史記憶。外界或社區內部的冷漠,總是因外在財團政客的誘引,盲失了對既有生存空間的理解,於是總是外求新的(且也樣貌一致的)都更計畫,卻不知復古與傳承更是值得堅守的地方特色。
所以,老街不老了,街屋與產業設施全都是山寨的、情調展演的,老居民在劃一的鴿籠建築內起居、新住民在方正的街廓與綠地受養飼,人與空間沒有感情、沒有賞析、沒有典故。人把空間區位,只當工具,用過即丟,不適合就閃人,完全忘了前人對鄉土曾有的創造力、生命力。
有人高談說,我們要愛台灣、愛鄉土,應該要少污染,要多像觀光這類的無煙囪工業。但,一律除舊佈新的都更地與鄉土,難道總是截斷歷史就能營造旅人的渴望。
難道我們真的該捨棄地方的傳奇,使得每的地方都平凡無奇?我想,人們都是喜歡賦予意義的物種,而這些意義若能夠傳頌並具象,其實都跟本文的張老旺先生一樣,該值得去堅守這種特色的行為美學,因為這是讓地方有特色、有意義的一種典範的創造。
桃園忠貞市場的時空故事,因為有張老旺的國旗屋麵店,於是變得很有地方的特色,很有地方人情味的情意。這種人與土地的歷史深情,不但動人,相信能讓周遭小店與氛圍,都更有情調,觀光的產值便能兌現。我想要的觀光,我所認同的社區,就是該有這種時代的反差與人的情懷,這樣才動人。所謂觀光好玩的元素,不就是這樣?
要瞭解桃園忠貞市場的國旗屋張老旺先生的故事,請看這則高畫質的圖文及影音連結。(這個連結居然讓我感動落淚了....)http://tw.house.campaign.yahoo.net/house/2013/cinema/video.php?id=1
桃園忠貞市場的時空故事,因為有張老旺的國旗屋麵店,於是變得很有地方的特色,很有地方人情味的情意。這種人與土地的歷史深情,不但動人,相信能讓周遭小店與氛圍,都更有情調,觀光的產值便能兌現。我想要的觀光,我所認同的社區,就是該有這種時代的反差與人的情懷,這樣才動人。所謂觀光好玩的元素,不就是這樣?
要瞭解桃園忠貞市場的國旗屋張老旺先生的故事,請看這則高畫質的圖文及影音連結。(這個連結居然讓我感動落淚了....)http://tw.house.campaign.yahoo.net/house/2013/cinema/video.php?id=1
圖片引自http://l.yimg.com/f/i/tw/house/2013house03/01_01_01.jpg(雅虎奇摩房屋網)
從 Evernote 傳送記事 |
是社會化後的偏執,還是天經地義的需要?對「我不是你的獎品,不是你的權利!—— 一名孤兒的心聲 」提出不同角度的見解
前言:很遺憾,我們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人權教育小組的網站,貼出了「我不是你的獎品,不是你的權利!—— 一名孤兒的心聲 」的鏈結,這則轉貼的影音試圖從「兒童人權」角度反對同志可領養小孩的制度。身為輔導員,我在該網站的專門鏈結中,對這「孤兒渴求有父母」的事件,有所反駁與澄清。
文章標題:是社會化後的偏執,還是天經地義的需要?對「
我不是你的獎品,不是你的權利!—— 一名孤兒的心聲 」提出不同角度的見解
吳瑞元(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權教育小組成員,作者亦為合格家庭教育專業人員)
本網站貼出一則時事,這則時事的標題是「我不是你的獎品,不是你的權利!—— 一名孤兒的心聲 」。我對這孤兒的心聲,某些論點是贊成的,但是若推演成反對同性婚姻及領養,我則覺得這樣的推論是不對的。
本網站時事新聞介紹是這樣寫的:
「17歲越南孤兒對同性婚姻及同性領養的公開講話!當成年人在婚姻及多元家庭議題上鬧得不可開交、雙方誓不兩立時,可否停一停,聆聽一下被領養的兒童的心聲?並體會孤兒對媽媽和爸爸的渴望和需求,進而思考社會對孤兒權益的關注。」
原文網址:http://englishmanif.blogspot.hk/2013/01/mind-blowing-speech-from-adopted-asian.html
我想,我認同孤兒的權益是領養者需有足夠可以照養孩童的能力,這是兒童權益無誤。一如,被收養者要能日後具有足夠能力照顧法定直系血親,道理是一樣的。
至於,兒童有對爸爸與媽媽的渴望與需求,這早是人之常情。但以我社會學的訓練,我們若用社會建構論來理解這個「渴望與需求」的現象,便能得出:這樣對於原生父母的期待,是個社會建構/社會學習的理解成果,這樣的認知是可以修訂與調適的。社會學認為人們的想法與作為,並非理所當然不言自名就可忽略的。人若是社會的動物,人的想法就是受社會影響的結果。所以,若社會變遷或人在經驗中體悟,人的想法就會改變。
兒童對於原生父母有所期待,是因為主流的觀點總在強調兒童可在有原生父母的家庭中獲得良好而足夠的關愛。但,這是迷思。因為家暴案與父母在家庭內的衝突,其實即使有原生父母,在家庭內卻是如地獄與蒙受災難一樣。
當一個人(或兒童)執著於有父母才能顧全「兒童人權」,我們也該質疑,缺任一父母,就是「兒童人權」的缺失嗎?那因各種原因而單親,是否就是傷及想有雙親的兒童的人權?如果讀者仍認為單親都會傷害兒童人權,那我覺得常時間都把孩子放在安親班、托兒所而雙親不在場的父母,全都在傷害兒童人權了!
其實,兒童人權是否周全,絕不是在有沒有原生父母的雙親。抬舉原生父母的教養比較周全,這是迷思,不是事實。我們應不會感覺收養洪仲丘(洪仲丘案(2013))的媽媽,失去孩子就不會心痛。
現代社會連教養都分工分權到原生父母幾乎一天只能見到孩子三分之一的時段(因為許多時間都在校,甚至連放學後都補習),而這三分一的每日時光,居然很多時間還是彼此都在睡覺的時間!現代家長大部分時間都不是把孩子留身邊照顧,家長只能遙控孩子,也常常只能寄望孩子拿了家裡的零用錢在外好好照顧自己。
異性戀血緣雙親根本沒辦法對孩子盡到全職,所有在校當導師的老師應該都能知道的。異性戀為人家長的,真的不要太抬舉雙親的功能。
孩子的人權,不是在孩子天真的想跟大家一樣都有血緣雙親才能實現。把孩子送學校、送托兒所,再送課輔班的家長,都可以補足對孩子的愛。我殷切盼望各種原因而單親的家長別被主流意識嚇到對孩子有愧疚,因為我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能補足對孩子的愛。
相信連異性戀有領養孩子的家長,甚至是同志來當家長,這些關愛都不會比原生家庭的少,而如果家庭不圓滿的話,同志家庭也不可能比需打113(家暴電話)的異性戀家庭還多。
或許,還是有讀者說,可是孩子想要血緣雙親呀!這個「渴望」的實現,少了,就是對她/他們不公平!?
我想,孤兒該先怪的,應是遺棄她/他們的異性血親,但若孤兒想齊備父母,這雖是可以尊重的。不過,這種要求比較是個人喜好的偏執,卻不是損失所需基本人權。舉例來說:有人想找漂亮的人當媽媽,但愛他/她的人是行動不便與其貌不揚的媽媽,這並不能說少了人權的。
社會學理論關心的,是為何你覺得長得漂亮的媽媽是可以給你幸福的?回到本網站的話題,為何是有血緣父母,才能讓你感覺幸福?為何少了父親或母親,人們會說是缺憾?但真的是缺憾呢?還是盲從總得跟人家一樣?難道不能換個角度想,有了同志父母還可能因此有了兩種與兩對的父母一起關心,可能更雙倍地讓孩子有更好照顧?人格角色的認同,難道不能從各種家庭與社會環境中去投射與認同?我認為,現在單親長大的孩子,人格都能健全,單性別家長組成的家庭,許多研究也認定是與異性戀家庭一樣的。
是該探討為何社會一直建構血緣雙親健在的美好?這又意味著在詆毀異性戀雙親體制外所有多元家庭的缺憾。我得提示,這樣所強調的「缺憾」,是一種「刻板性別分工」與「異性生育至上」的社會控制,這是對血緣雙親家庭以外如單親、領養等家庭是全然的否定與詆毀。
異性戀具生育力的雙親家庭在社會意識中太獨霸享有優越的詮釋主導權了,很遺憾這個越南孤兒也被社會主流情境激起了自卑感與匱欠感。
很抱歉,我覺得兒童人權不該是用在滿足一個想如主流同等者的迷思渴望上。我認同孩童不該是個人的獎品,但我覺得基於愛的生育與領養,是所有人包括同志都可去爭取承擔責任的權利。
如果說有種球類遊戲,大家都說每個人有球才好玩,於是有人說僅一顆球來競逐才好玩,你會說少了球就是少了人權嗎?你能說社會裡每個人都要有球,才是人權嗎?若能觀念調整,讀者或許應知,好玩的球類運動有很多可能,玩不一樣球色的球,這當然也可來玩,實現好玩的權利,方式本就可多元。對家庭而言,能獲得照顧與養育是不論異性戀和同性戀都能做到的;而多元的家庭,一樣都可帶來自信與成長,但,只有盲從既有體制的人,才會被失落弄得不安與悲慘。
可別因偏執,而拿「人權」來強求齊一而打壓差異。
我不是你的獎品,不是你的權利!—— 一名孤兒的心聲 」提出不同角度的見解
吳瑞元(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權教育小組成員,作者亦為合格家庭教育專業人員)
本網站貼出一則時事,這則時事的標題是「我不是你的獎品,不是你的權利!—— 一名孤兒的心聲 」。我對這孤兒的心聲,某些論點是贊成的,但是若推演成反對同性婚姻及領養,我則覺得這樣的推論是不對的。
本網站時事新聞介紹是這樣寫的:
「17歲越南孤兒對同性婚姻及同性領養的公開講話!當成年人在婚姻及多元家庭議題上鬧得不可開交、雙方誓不兩立時,可否停一停,聆聽一下被領養的兒童的心聲?並體會孤兒對媽媽和爸爸的渴望和需求,進而思考社會對孤兒權益的關注。」
原文網址:http://englishmanif.blogspot.hk/2013/01/mind-blowing-speech-from-adopted-asian.html
我想,我認同孤兒的權益是領養者需有足夠可以照養孩童的能力,這是兒童權益無誤。一如,被收養者要能日後具有足夠能力照顧法定直系血親,道理是一樣的。
至於,兒童有對爸爸與媽媽的渴望與需求,這早是人之常情。但以我社會學的訓練,我們若用社會建構論來理解這個「渴望與需求」的現象,便能得出:這樣對於原生父母的期待,是個社會建構/社會學習的理解成果,這樣的認知是可以修訂與調適的。社會學認為人們的想法與作為,並非理所當然不言自名就可忽略的。人若是社會的動物,人的想法就是受社會影響的結果。所以,若社會變遷或人在經驗中體悟,人的想法就會改變。
兒童對於原生父母有所期待,是因為主流的觀點總在強調兒童可在有原生父母的家庭中獲得良好而足夠的關愛。但,這是迷思。因為家暴案與父母在家庭內的衝突,其實即使有原生父母,在家庭內卻是如地獄與蒙受災難一樣。
當一個人(或兒童)執著於有父母才能顧全「兒童人權」,我們也該質疑,缺任一父母,就是「兒童人權」的缺失嗎?那因各種原因而單親,是否就是傷及想有雙親的兒童的人權?如果讀者仍認為單親都會傷害兒童人權,那我覺得常時間都把孩子放在安親班、托兒所而雙親不在場的父母,全都在傷害兒童人權了!
其實,兒童人權是否周全,絕不是在有沒有原生父母的雙親。抬舉原生父母的教養比較周全,這是迷思,不是事實。我們應不會感覺收養洪仲丘(洪仲丘案(2013))的媽媽,失去孩子就不會心痛。
現代社會連教養都分工分權到原生父母幾乎一天只能見到孩子三分之一的時段(因為許多時間都在校,甚至連放學後都補習),而這三分一的每日時光,居然很多時間還是彼此都在睡覺的時間!現代家長大部分時間都不是把孩子留身邊照顧,家長只能遙控孩子,也常常只能寄望孩子拿了家裡的零用錢在外好好照顧自己。
異性戀血緣雙親根本沒辦法對孩子盡到全職,所有在校當導師的老師應該都能知道的。異性戀為人家長的,真的不要太抬舉雙親的功能。
孩子的人權,不是在孩子天真的想跟大家一樣都有血緣雙親才能實現。把孩子送學校、送托兒所,再送課輔班的家長,都可以補足對孩子的愛。我殷切盼望各種原因而單親的家長別被主流意識嚇到對孩子有愧疚,因為我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能補足對孩子的愛。
相信連異性戀有領養孩子的家長,甚至是同志來當家長,這些關愛都不會比原生家庭的少,而如果家庭不圓滿的話,同志家庭也不可能比需打113(家暴電話)的異性戀家庭還多。
或許,還是有讀者說,可是孩子想要血緣雙親呀!這個「渴望」的實現,少了,就是對她/他們不公平!?
我想,孤兒該先怪的,應是遺棄她/他們的異性血親,但若孤兒想齊備父母,這雖是可以尊重的。不過,這種要求比較是個人喜好的偏執,卻不是損失所需基本人權。舉例來說:有人想找漂亮的人當媽媽,但愛他/她的人是行動不便與其貌不揚的媽媽,這並不能說少了人權的。
社會學理論關心的,是為何你覺得長得漂亮的媽媽是可以給你幸福的?回到本網站的話題,為何是有血緣父母,才能讓你感覺幸福?為何少了父親或母親,人們會說是缺憾?但真的是缺憾呢?還是盲從總得跟人家一樣?難道不能換個角度想,有了同志父母還可能因此有了兩種與兩對的父母一起關心,可能更雙倍地讓孩子有更好照顧?人格角色的認同,難道不能從各種家庭與社會環境中去投射與認同?我認為,現在單親長大的孩子,人格都能健全,單性別家長組成的家庭,許多研究也認定是與異性戀家庭一樣的。
是該探討為何社會一直建構血緣雙親健在的美好?這又意味著在詆毀異性戀雙親體制外所有多元家庭的缺憾。我得提示,這樣所強調的「缺憾」,是一種「刻板性別分工」與「異性生育至上」的社會控制,這是對血緣雙親家庭以外如單親、領養等家庭是全然的否定與詆毀。
異性戀具生育力的雙親家庭在社會意識中太獨霸享有優越的詮釋主導權了,很遺憾這個越南孤兒也被社會主流情境激起了自卑感與匱欠感。
很抱歉,我覺得兒童人權不該是用在滿足一個想如主流同等者的迷思渴望上。我認同孩童不該是個人的獎品,但我覺得基於愛的生育與領養,是所有人包括同志都可去爭取承擔責任的權利。
如果說有種球類遊戲,大家都說每個人有球才好玩,於是有人說僅一顆球來競逐才好玩,你會說少了球就是少了人權嗎?你能說社會裡每個人都要有球,才是人權嗎?若能觀念調整,讀者或許應知,好玩的球類運動有很多可能,玩不一樣球色的球,這當然也可來玩,實現好玩的權利,方式本就可多元。對家庭而言,能獲得照顧與養育是不論異性戀和同性戀都能做到的;而多元的家庭,一樣都可帶來自信與成長,但,只有盲從既有體制的人,才會被失落弄得不安與悲慘。
可別因偏執,而拿「人權」來強求齊一而打壓差異。
從 Evernote 傳送記事 |
2013/11/22
讓更多人得以成家,難道全然不是好事?跟不想祝福者的辯證證對話--評路仁撰〈同性婚姻暨領養法 惡搞還是傑作? 〉
|
吳瑞元(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權議題小組輔導員)
在新北市的校務行政系統信箱中,我收到標榜為「教育重建聯盟」一位叫做路仁(銘傳大學教授)的信,裡面的連結是他在《醒報》所寫的文章:〈同性婚姻暨領養法 惡搞還是傑作? 〉我不滿的,是為何我會收到這種信,為何有這種信使新北市所有的教職員都會收到。我想知道我該怎麼追究這件事?
路仁這篇文章看來是抓住力主多元成家方案尤美女立委所謂「把家蓋大」的語病在發揮,藉由一個照顧弱勢的社工疑問:「「所以我得與他們(指獨居老人等)成家,才能幫他們?」
我覺得前面的話看似是個有力的質疑,但其實是偏激想法。我想說的是「成家都沒有幫到你的人生?成家也全然無助於弱勢如同志與獨居老人嗎?」再問:「不支持弱勢者的成家,使你這社工更容易幫他們?」我想,可沒人說你這社工去跟個案成家才是唯一幫法。
事實上,多元成家方案從未想一次就解決弱勢的處境,看事情的角度應該是,能多少幫一點,害處也少的事,不就是值得支持的事嗎?如果使體制更容易讓弱勢者自我培力與賦權,社工怎會情願放任體制的不平等,情願轉個彎另找資源來幫弱勢呢?
路文再用兒童人權來論「家庭沒小孩是缺憾,但領養是要滿足大人『想要』,還是要考慮孩童『需要』?」說贊成多元成家者沒討論「兒童人權」。路仁說領養可能是滿足大人「想要」而非考慮孩童「需要」,我想不只是領養有這問題,自己生的,可能多的也只是滿足自己「想要」。連我做老師的都會考慮孩子該有的「需要」,相信領養者也不會少一顆心去罔顧孩子的需要。
除非,路仁一直在談孩子的「需要」,專指孩子需要親生父母,那我得說,孩子需要的是「關愛和照顧」,同志父母跟把孩子送往課後安親班託人照顧的家長都一樣,大家都有能力補足對孩子的愛,誰會不在乎兒童人權?是罔顧他人生涯成家渴望的人,才是扼殺兒童發展權的人權屠夫吧!大家可能不知道,正是從小被扼殺發展權的同志,他們/她們才更警覺多元成家不但是人權,也是關乎許多孩子未來是與不是同志皆能同享幸福的「兒童人權」。
路文的後段敘述向學生、未婚媽媽等隨機發問:「(孩子)送給同性戀撫養,可以嗎?」他說,好少人願意。但,事實是,少,不代表就非真理,以前哥白尼、伽利略抵抗歐洲基督教的宇宙觀,就都說明用「多數」僅是似是而非的錯覺。而教育,就是在教導去除成見看待事情,社會因此註定演進,切勿用現狀決策。
路文又說,同志伴侶要手術同意權,改醫療法就好,不要動到把「家」蓋大,意指別「強迫不想結婚的人也來躲雨」。我其實一直也覺得奇怪,有人想用家避雨,若不想要,多元成家的法案也從沒說不行呀?所以,我在納悶,有人想要個家,怎會有人幻覺自己被逼迫「結婚」了呢?到底別人在爭取的東西,關你路仁等焦慮什麼?把「家」蓋大,讓更多人有選擇躲雨的方式,這有什麼惡呢?
我真不希望路文的觀點說到最後,就是反對多元成家者根本是冷血的不願讓同志有棲屋避雨之家室,因為,他們認為:反正「你們」用其他方式也都可不淋濕了,家,我們有就好。
說到最後,限定人家可躲雨靠岸的方式,或是阻止別人成家,這其實都是獨霸,也是在做滅家毀婚的事,不是嗎?若是這樣見不得人好,我得說,冷漠與冷血自私的人性,就是如此。
閱讀路仁〈同性婚姻暨領養法 惡搞還是傑作? 〉請點連結....
http://anntw.com/articles/20131120-KsAp
http://anntw.com/articles/20131120-KsAp
標籤Label:
人權教育,
多元文化( LGBTQ)教育,
社會批判,
親職教育
2013/11/04
招待海外朋友到大溪、石門水庫,全覽台灣三個時期的人文地景
上週我們家招待分別來自香港、馬來西亞與瑞士來台參加遊行的三位華人朋友到大溪及石門水庫旅遊。
其實大溪與石門水庫本地人都熟悉,但正因為熟悉,所以招待海外朋友就比較穩當。我們首先到李騰芳古宅(座標24.89068,121.295063),然後停車在月眉停車場,走步道穿武嶺橋下抵達大慶洞,在大溪吊橋處攀走樓梯上河階地上方的大溪公園至蔣中正行館,然後走逛老街市集與大溪迷宮巷,迷宮巷的盡頭恰巧是月眉古道(公路涵洞),使整個大溪行程呈一個流暢而沒回走的逆時針動線。
整個旅程涵蓋清領時期的官宅,另有日治大正時期的改正街坊牌樓,以及戰後威權代表人物史蹟。我們三位海外朋友對這旅途的安排似乎是滿意的,而我也一圓探訪迷宮巷、月眉古道的夢想。
而在吃的方面,滷豆干店滷味大家都稱讚(滿滿的蔥花和著清香麻油與醬油),而香港朋友還招待我吃春捲皮加香菜花生粉的冰淇淋(聽說是源自宜蘭羅東),真是太美味的東西合璧了!
大溪陀螺特技表演,於是我被先約上場當助理了。加演中的一場,我還是得硬著頭皮拿著陀螺基台。別多問了,我當然很緊張。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其實大溪與石門水庫本地人都熟悉,但正因為熟悉,所以招待海外朋友就比較穩當。我們首先到李騰芳古宅(座標24.89068,121.295063),然後停車在月眉停車場,走步道穿武嶺橋下抵達大慶洞,在大溪吊橋處攀走樓梯上河階地上方的大溪公園至蔣中正行館,然後走逛老街市集與大溪迷宮巷,迷宮巷的盡頭恰巧是月眉古道(公路涵洞),使整個大溪行程呈一個流暢而沒回走的逆時針動線。
整個旅程涵蓋清領時期的官宅,另有日治大正時期的改正街坊牌樓,以及戰後威權代表人物史蹟。我們三位海外朋友對這旅途的安排似乎是滿意的,而我也一圓探訪迷宮巷、月眉古道的夢想。
而在吃的方面,滷豆干店滷味大家都稱讚(滿滿的蔥花和著清香麻油與醬油),而香港朋友還招待我吃春捲皮加香菜花生粉的冰淇淋(聽說是源自宜蘭羅東),真是太美味的東西合璧了!
大溪陀螺特技表演,於是我被先約上場當助理了。加演中的一場,我還是得硬著頭皮拿著陀螺基台。別多問了,我當然很緊張。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3/10/13
好文推薦:解析洪蘭現象(洪蘭劣譯作品新聞始末)
這兩年網路盛傳經常發表教育評論的洪蘭教授充滿著劣譯著作,憤怒的學者們在網路寫出原書與譯文逐句
或逐段參照比對,知情的網民還促使發行重大誤譯劣作的天下出版社受理退書。具批判性的網民與學術界,仍不斷以座談會與揭露劣譯之網文,檢驗了洪蘭教授文思
中流露的道德高度,也透析出追隨與行銷教養「專業」的社會背景。有意兼具淺易瞭解並可連結論戰文本,請點「陳宗廷:解析洪蘭現象:《恐懼之邦》的《奈米獵殺》」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327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好文推薦:看穿科學迷障:「美國小兒科學院長信」事件的真相
有一封借用美國某醫學學會文告在近年廣流傳,這份看似權威的翻譯信件企圖影響華文世界性別平等教育
的思潮。但也有學者揭露了這份文告並不是美國醫學界的主流觀點,也批判了世人迷信醫學專業,誤以為「科學」可得價值中立的結論。事實上,「科學研究」常淪
為權力競逐的工具,一如以抽樣統計做成民意調查或社會科學研究一樣,偏見的立場主導著容易得出既定結論的研究方法,或是在既定的成見下對歷來文獻斷章取義
且機巧引用,我們所有的閱聽人不該盡信這種論述。在此連結我認識的學者高穎超所寫的"看穿科學迷障:「美國小兒科學院長信」事件的真相"一文。http://socioequity.blogspot.tw/2013/10/blog-post.html
看穿科學迷障:「美國小兒科學院長信」事件的真相
http://socioequity.blogspot.tw/2013/10/blog-post.html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看穿科學迷障:「美國小兒科學院長信」事件的真相
http://socioequity.blogspot.tw/2013/10/blog-post.html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3/09/22
「搖滾時代"Rock of ages"」(2012)的觀後心得
From Evernote: |
搖滾時代"Rock of ages"(2012)Clipped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askwusir/posts/4915786071127?notif_t=like |
搖滾時代"Rock of ages"(2012)
剛與A.一起看完在HBO播的電影「搖滾時代"Rock of ages"(2012)」,沒想到比預期的好看。
我們直呼這就是屬於我們年代的音樂電影,許多融合1982年至1988年的排行榜金曲,讓我們一聽前奏就搔腦回想這些久違歌曲的來歷,更讓我們這些中年人不由得跟著哼唱。
原先,我大概是被湯姆克魯斯出演搖滾巨星的造型惡評所影響,也就沒多麼想看這部影片。
但,其實湯姆克魯斯的角色是個戲份不算太多的配角,而飾演誓言扼殺搖滾的保守派官夫人凱薩琳麗塔瓊斯,依舊不讓人失望,展現了與她在「華麗時代 (Nine)」對比最反差但舞藝一貫到位的高水準。她所詮釋死硬保守力道的歌舞場面,與沒她的頌揚性愛搖滾橋段,同有旗鼓相當的精彩。
其他配角也大有來歷,亞歷斯包德溫與羅素(Katy Perry的前夫)兩人對唱Can't fight this feeling anymore (by REO Speedwagon)的兩男告白曲,不知是讓異性戀以後對此曲判死刑,還是給了這曲新的詮釋生命?相信這段夾雜兩人歡樂時光的插曲掠影,同樣足讓這劇產生兩極評價,但我幾乎可藉此定位這齣劇是充滿笑鬧的喜劇。
當然,反搖滾又道貌岸然的婦運社群,以及流行音樂男孩團體當道的橋段,也流露著對時代與現實的諷刺。
總而言之,既對1980年代的懷舊,又改編排行名曲對當代音樂致敬,配著美國夢的老梗,和對理想的熱血,還是召喚出我們活過一段1980年代人的鄉愁,留下歡樂一場的觀影經驗。
2013/09/06
省思〈背包旅行是一種新殖民主義〉一文
背包旅行是一種新殖民主義 -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541/
這篇〈背包旅行是一種新殖民主義〉,讓我想到學者謝世忠寫的《山胞觀光》這本書,同樣也是批判了旅行者到部落(書以蘭嶼為例)對當地人的衝擊。不過《山》的觀點時代還不夠流傳後殖民與新左的觀點,而〈背〉文就多了點時代性的觀點。最關鍵的重點在最末段:「旅行,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象徵。背包客再怎麼標榜自己的低預算、窮苦,都還是以上位者之風來去拂掃這些地方,再怎麼抱怨當地人的粗魯、再怎麼不喜歡這個國家的貧窮與髒亂,他們都有權力離開,這就是身為外地人的好處。」換句話說,能遷移,便是位高者的階級。但我想,階級並非是這麼本質的固定位階,事實上,階級有著層次與流動的可能。就這樣來看,度假村的客戶是不是比背包客更有殖民之惡?無論如何〈背〉文,其實想批判的,僅在旅遊者踏入異地淺表地的打卡按讚的優越心態吧!?
這篇〈背包旅行是一種新殖民主義〉,讓我想到學者謝世忠寫的《山胞觀光》這本書,同樣也是批判了旅行者到部落(書以蘭嶼為例)對當地人的衝擊。不過《山》的觀點時代還不夠流傳後殖民與新左的觀點,而〈背〉文就多了點時代性的觀點。最關鍵的重點在最末段:「旅行,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象徵。背包客再怎麼標榜自己的低預算、窮苦,都還是以上位者之風來去拂掃這些地方,再怎麼抱怨當地人的粗魯、再怎麼不喜歡這個國家的貧窮與髒亂,他們都有權力離開,這就是身為外地人的好處。」換句話說,能遷移,便是位高者的階級。但我想,階級並非是這麼本質的固定位階,事實上,階級有著層次與流動的可能。就這樣來看,度假村的客戶是不是比背包客更有殖民之惡?無論如何〈背〉文,其實想批判的,僅在旅遊者踏入異地淺表地的打卡按讚的優越心態吧!?
2013/09/03
[Shared Post] 誰來為獅子寫歷史?身心障礙者故事的社會學分析
tsasociology posted: "邱大昕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很多人都聽過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的故事,或者讀過她的傳記。她的故事通常都是這樣開始的: 從前在美國南方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戶姓凱勒的人家。有一天凱勒夫人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可愛女娃,為她取名為海倫。小海倫從小長得很可愛,很得父母歡心。當海倫十九個月大時,發了一場高燒全身發燙,從此看不到也聽不到,爸爸媽媽非常傷心。…海倫一天天長大,個性變得越來越任性、古怪、脾氣暴躁、不講理。將常亂摔東西,或故意將玩具丟得滿地。無緣無故的大吵大鬧,惹得全家不"
|
親子 文章分享 - 三不四要,聯絡簿這樣寫!
轉寄親子 文章《三不四要,聯絡簿這樣寫!》與您分享
這篇有意思不在其內所提示的原則,更值得玩味是,聯絡簿的書寫者與批閱者,在各自立場中,各存著怎樣的心理機轉和預設認知而流露於其表達的語彙?請讀〈三不四要,聯絡簿這樣寫!〉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0176
2013/08/13
關於中壢一帶忠貞市場拆遷的感慨
From Evernote: |
關於中壢一帶忠貞市場拆遷的感慨Clipped from: https://mail.google.com/mail/u/0/#inbox/1405dc00fea08a25 |
關於中壢一帶忠貞市場拆遷的感慨
最近收到A.轉信告知我中壢一帶忠貞市場拆掉的消息。啊!很是感傷呀!我很想去看這個市場的,我曾想瞭解那兒眷村的感覺。根據新聞,我循線列印下地圖,看文章所說,在尚未規劃新市場之前,攤商可以就地營業。希望有機會趕著去看一看、去那兒吃一吃。以前我在火車站旁中壢客運總站等公車去中央大學,總會遇到比較密集往忠貞、龍岡的公車,聽著車場調度員廣播公車通往的地名,讓我對這些地方充滿好奇。聽A.聊龍岡眷村自動長成迷宮式的聚居模式與當地傳了不知多久的都市更新,還有國防單位主導出一批批品質不一的國宅,都讓我想更理解當地人們的屬性和性格。一個個眷村充斥著效忠與榮譽的名號,對應著這個找不到道義定位的時代,處處都是殘忍的諷刺。
談到忠貞,我便會想到這個廣告。有個藥品廣告(宏星X骨丸)的廣告,婆婆媽媽在公車裡講自己骨質酥鬆無力,所以沒辦法趕著下車的廣告,那部公車車體外的標示牌,就是通往忠貞。我覺得那個廣告有非常高明的企劃,因為影片中中壢客運通往忠貞,裡面的人又用閩南語對話,整個廣告讓河洛語人、客家人、外省人都可對應到可以歸屬認同的符號,我覺得這個鄉土色彩的藥品廣告真是高明。
忠貞市場的大腸麵線 24.928708,121.252148
<iframe width="425" height="350"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src="https://maps.google.com.tw/maps?f=d&source=s_d&saddr=%E9%BE%8D%E5%B9%B3%E8%B7%AF&daddr=%E4%B8%AD%E5%B1%B1%E8%B7%AF&geocode=FZZefAEdDSg6Bw%3BFRZdfAEdxjY6Bw&sll=24.93186,121.262712&sspn=0.029654,0.045276&vpsrc=0&hl=zh-TW&brcurrent=3,0x346818c41918d3b1:0xaaa2f02294882b7f,0,0x34683d0eceda863f:0x54e44f52583a486a&mra=prev&ie=UTF8&t=m&ll=24.93186,121.262712&spn=0.029654,0.045276&output=embed"></iframe><br /><small><a href="https://maps.google.com.tw/maps?f=d&source=embed&saddr=%E9%BE%8D%E5%B9%B3%E8%B7%AF&daddr=%E4%B8%AD%E5%B1%B1%E8%B7%AF&geocode=FZZefAEdDSg6Bw%3BFRZdfAEdxjY6Bw&sll=24.93186,121.262712&sspn=0.029654,0.045276&vpsrc=0&hl=zh-TW&brcurrent=3,0x346818c41918d3b1:0xaaa2f02294882b7f,0,0x34683d0eceda863f:0x54e44f52583a486a&mra=prev&ie=UTF8&t=m&ll=24.93186,121.262712&spn=0.029654,0.045276" style="color:#0000FF;text-align:left">顯示詳細地圖</a></small>
2013/08/05
大尾鱸鰻 變身 電影觀後心得
From Evernote: |
大尾鱸鰻 變身 電影觀後心得Clipped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 |
大尾鱸鰻 變身 電影觀後心得
週六在有線電視電影台連看了《大尾鱸鰻》及《變身》。真的很巧,兩部一年內的台灣電影,都用了相同穿戴「假面」搏鬥的概念。但是不知道是否是《大》片被剪得支離破碎,還是電影本身就糟透了?總之,陳柏霖主演的《變身》敘事流暢,選角妥當,演技火喉恰到好處,顯然比豬哥亮、郭采潔過度用力演出的《大》片好太多了!而且九把刀劇本的《變身》把一個每個人都可成為正義超人的簡單道理,透過兒童劇偶像淪入過氣、失業、轉業的劇情,劇情喚起(男)孩子們曾經都有自許超人的投射,又讓人感受兒童對偶像瘋狂的尖叫場面,且又模擬酷斯拉破壞城市的模型爆破趣味,令人不禁沈醉於故事場景中。後來陳柏霖角色的過氣、落魄,再而遷就於變態的媒體製作環境,其嘲諷情色片與購物台的情境再現,又有著成人觀點的趣味和共鳴。最後再來回顧「即使戴著假面也要認真演出」的單純和執著,終究比充滿即興廉價諧音笑料與質感零碎的《大》片好看太多了。沒想到,在電視連看兩部台灣電影,立刻能以微笑和哈欠頻率辨出高下。看著陳柏霖在《變身》自然內醞的冷面喜感與對超人角色入戲的一派認真和執著,讓我換來了微笑愉悅,我覺得這真是個值得的觀影過程。至於《大》片,我只慶幸沒被騙入戲院。
2013/08/02
廣播「蔻蔻早餐會-12年國教作伙聊」摘要與聽後心得
From Evernote: |
廣播「蔻蔻早餐會-12年國教作伙聊」摘要與聽後心得Clipped fr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eiHDb3u5x8 |
廣播「蔻蔻早餐會-12年國教作伙聊」摘要與聽後心得
今早我在FM107.7 台北之音Hit FM聯播網全程聽「蔻蔻早餐」節目。本日主持人周玉蔻於「蔻蔻早餐」節目邀請教育部長蔣偉寧親自與現場民眾(家長、學生)談「蔻蔻早餐會-12年國教作伙聊」主題。教育部蔣部長除親自解說12年國教的精神,並且直接面對面回答各界對新政策的質疑。蔣部長思路非常清晰,對制度與理念有很透徹的瞭解。
各方提問中包括補教名師提到補習需求仍然大增的現實,民代有問到區域性優質高中發生缺額(例如基隆女中)以及私立學校反而爆滿的現象,另有民代直指升學比序方式創造了階級流動的門檻;家長則指控忽視技職教育與高職選填志願選同校不扣積分,但選不同校各科卻扣分等制度不合理....。
相信不止我激賞也另大眾讚嘆的,是在場學生的提問口語清楚並精確直指重點。學生問的問題包括服務學習並非真誠而是出於功利心態的狀況,學生更直指國中教師在新的政策施行在即,觀念仍舊陳腐,並且是不具落實執行的能力(即使蔣部長已說明教師在12年國教施行前皆需有18小時適性教育的研習,學生再次提問時也深深質疑18小時並不足以提升教師因應新時代政策的能力)。另有位北市景美國中的學生,更指出北市景美國中與中正國中具有「教育資源」的落差,這不僅讓主持人想進一步瞭解,我也想知道所謂的「落差」。
雖然在場家長(與學生)的提問,明顯仍是有學校優劣排序與明星高中的迷思,但教育部方面認為當高中均質與優質化提升之後,就近就讀將更普遍,而明星高中亦應遵守國民教育法規規定的75/25原則,對於明星高中的追求便可自然減少(這我們真的要等著看)。
印象深刻的是,北市議員王鴻薇高聲認為都會區應續有明星高中進行菁英教育,王認為不應用中央法規限制了地方自治對於地方明星高中的因地制宜之權。但也有民眾反嗆,地方政府也有拿中央補助款,憑什麼拿全國的錢卻搞自己地方的菁英教育。這位民眾要求,若要繼續有明星高中,那明星高中的課程應全數上網,並且也讓可在網路觀課。市議員跟著回答,她贊成明星高中教學資源共享與公開。我覺得民眾的要求很不錯呀!希望可以成為思考明星高中存續的前提。
我想,聽這節目,也等於是自己職場專業所需的進修,除了瞭解新制度的理念,也會瞭解既有社會思潮如何焦慮,以及有何抗拒。(吳瑞元摘要與心得報告)
更進一步直接聽這節目,可試點http://youtu.be/neiHDb3u5x8
註:節目來賓發言--台北市議員 王鴻薇、補教名師 陳子璇、全國教師公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 吳忠泰、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監視長 許永佳、文大國際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郭正亮.....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