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這部過來人影片闡述其在私立國中、私立高中感受的升學取向和單調的校園生活

這裡有部影片的創作者是國中與高中都讀臺北市知名私立中學。廿年前我有親眼見聞過她所讀的學校的操場情景,或許現在是不一樣的面貌。廿年前我獲通知到一個私中教師甄試而試教,是在真實的教室上課。我一入教室,氣氛異常靜肅(學生常規非常上等,各個坐姿挺正),以我現在多年公立學校教學經驗所知,這真不像每班會有兩三個過動與坐不住又分心的常態樣貌。試教結束,評判的老師說我教得很好,但「有評審老師特來告知我」他們錄取教學平淡,但是台大畢業的教師,我感知到學歷血統是該校的視野(也謝謝該教師給我的肯定和鼓勵)。

我是臺北市立大安高中出身的,當年我用自學和補習班的教育,以同等學力考入大學,我那時候一心就是想讀「大」學,所以在選學校時(不是優先選系,難怪我卡在歷史系),我就希望學校佔地要大(結果我曾感知我的大學生活,是醒來就是走很長的路,一直走路走路)。 

回到那場教師甄試之後的事。我其實非常久仰師大附中及其周遭的名校,我特別想看這私校的體育課。那兒是一圈小跑道的開放空間,跑道上與各區塊密集分佈多個上體育課的班。那種感覺有點像我看到某大學城區部學生在唯一的球場內上國術、跳繩的感覺那樣,讓我同情起來。想起我以前中部老牌私立大學視野廣闊,校地分佈著各種球場,體育課可上網球、排球、籃球......,如果校地小與使用者密佈到體育課不能奔跑,那可能如下列連結影片所說的真像監獄了,連日常的放風也是在小小世界中。

老實說,我自己成長於臺北(縣升格到市)的城市,終身學習沉浸於私立大學與多個國立大學,也從私校任教到公立,任教累積超過20年。很感慨要說,這輩子至今的台灣教育,不變的升學取向和填鴨教育是依舊濃厚地存留著,改變的是,促成適性發展的體驗課程和思辯課程不像我年幼時那麼缺乏(我的意思「至少」有屈指可屬的老師推動思辯課程,課程樣態也比以往稍多。而地方教育局也會督促各科教學正常化,也就是要確實地上音樂、美術、表演藝術......,但聽說私立學校是不受監督的。)

或許有些私校是理念新穎,且致力實施適性發展的教育的。真希望我能獲知與列名出來表彰他們。

請欣賞 創作者 土伯ㄟ日常 Yumi 〈這6種人千萬別唸私立國/高中!❌過來人血淚史分享 | 讀私校沒空補習、沒在化妝、不玩社團、一直考試 | 升學大哉問🗣〉(2021年影片)

這裡我節錄幾個前述影片觀眾的留言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