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5

性教育大老晏涵文教授在基層教育界還是用處處偏見與過時的見解宣講他的性別教育。要聽性別教育,請選進步思潮的品牌。

今在網路看到有人轉貼的一個性別教育論壇的影音連結,內容是長期主導台灣師大健康教育師資培育的大老晏涵文教授,在「性別教育論壇」中的研習課程。

我在1990年代中期因為碩士論文與其後在醫院精神科承辦衛生署性教育衛教專案的關係,實務接近並也解析出他著作與發言中所流露的宗教信仰價值觀與學術的意識型態,特別是他在談到「同性戀」時,所出現的「要尊重.....,但.......」的語無倫次與精神分裂的立場,說穿了,他真的無法同理異性戀之外的狀態。

即便是這麼多年了,晏涵文也退休成了榮譽教授,他的影響力逐漸被新生代學者與女權主義學者所淹沒。我在這份影音的連結中,還是看到他許多陳腐不變的論點和貶抑社群慣有措辭。

晏涵文教授「性別教育論壇」影音連結 https://youtu.be/oQjDIdWE_0M

其實,我也觀察到他帶大的性教育機構「杏陵基金會」如何在晏逐步抽離後,在議題上終於跟上一點性別平權意識的思潮。但這機構很大的盲點,無論是「杏陵基金會」或是「性林」體系,醫療的傲慢與賣弄權威不思人文社會正反思的狀況,這些都是讓所謂「性別平權人士」非常厭惡的。

怎麼說晏總是帶著醫療的傲慢與貶抑社群的歧視呢?用這影音檔來分析:

晏說經常有真正的陰陽人來聽他的課,每節都來聽。他說:「他們都是要來找我取暖的」。
(這就是用傲慢的優越感看待差異社群。你以為只有你能給暖?你為何看不到取暖的背後是社會的冷酷。晏不在教育上終結社會的冷酷,反僅依附醫學見解,把雙性人視為個體對自己身體「異常」的苦惱。以現在的思潮來看,該解決的是社會偏見,而不是該採侵入身體、割除身體的醫療。進步的思潮通常認為,若有雙性特徵,接納自我,接納自己獨有的歸類。意思是連體嬰未必要分割,社會的接納才是問題核心。)

影片中,處處可聽到他完全的生物決定論,忽視人對意義的生成與後天意向的認定。晏說真正「多元性別」的人很少,所以尊重多元性別是個「假議題」,「連倡導性別平等的團體都非常少見到這樣的人。」意思是只有他見過最多,最有資格談雙性人這種多元性別。

(但所謂的「多元性別」就是想跳脫僅以生物基因的看待,採與社會性別、性別表現等交織出的各種性別樣貌。「多元性別」不必一定要遵照晏只納入「雙性人」的一種。為何晏就是不想肯認二分法之外的種種彩虹光譜?樂於角色扮演與BDSM的綑綁愉虐戀的認同不能納入多元性別嗎?)

而生物決定論與病理學的觀點(極度依附舊典範的醫學),以雙性人終究不變的是雌/雄二分的基因,僅是外顯的病理,所以他依附醫療權威說醫師判定後必然用手術「導回」其原性(晏毫不思慮外在的性別意識如何強制個體改變身體並強制個體進入性別框架角色)

晏說,如跨性別者像泰國那邊,都是因表演或性工作而施打賀爾蒙改變身體,這些人都會早死,而且這樣都是傷害「人權」的。

(偏見!偏見!偏見!那為何治療更年期、陽痿、掉髮的賀爾蒙治療與早死無關,且無涉人權?同樣施以賀爾蒙處置,他怎可選擇性的接納或詆毀?只因性別不在既定的框架中,就詛咒早死?而「人權」更在乎的是自主意願,人權是醫生、學者界定為主?還是當事人為主呢?想學性少數講人權,晏真是自暴其短了。)


隔了十多年,幾個我對他的研究觀察,仍不變的是:

1.誇言只有他最敢講性、最敢談性。他講了身體互動的細節都叫健康,異性戀之外的、婚外的、終究分手、器官多用途使用的都是病態。

2.他的性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性別教育是納在他性教育之下的。
(他不知道他的性教育包括回歸家庭、守貞、手淫的節制、生育的使命,都是鞏固父權,是男性優勢下對女性與異性戀外身份者的限縮,他的全人教育是協助異性戀男性實現自我與傳宗接代的教育,不是人人平等實現自我的全人教育。)

3.他批評沒有去親近醫學的,都是外行。他加入國際性學組織,與醫學界(婦產科、泌尿科)交換意見,所以他的性教育與性別教育是專業的,其他領域不知道人家醫學怎麼看待,沒通曉身體的,都是錯誤認知了性的本質。晏認為這些女權主張者,是不懂性別教育的真義。

4.責任、情感、組成家庭、孕育為性別教育的核心。

5.很高比例的男同性戀都肛交並會得愛滋病,愛滋病的傳播都是男同性戀害的,因此要關懷男同性戀。
(這個論點似是而非。男同性戀所做的事,因為缺乏統計的母群,並無法論斷同志的狀態。例如只看哺乳類在陸地,就說哺乳類都用走的,就是這樣誤解量化數據。苦悶、孤單與對肛交無感的人,沒在統計內,也與愛滋無緣,為何把人家一併都指控,這樣以偏蓋全,就是對量化分析欠缺程度。好像一句臺灣人都如何,新住民家庭都如何一樣.....說穿了,就是偏頗的經驗法則而大言不慚,以偏蓋全。偏見!)

6.現代人都重視先做性,都不在乎有沒有愛。或說,有乘載了愛就會結婚就會有美滿人生,會分手都是有性沒真愛。

他新增的哀怨是:
A.現在的性別教育都是外行的人在喊,政府都不聽他的意見。
(其實,性教育大師主導那麼久了,他的意見大家都熟了,大家開始吸納更多開明觀點,懶得多聽不長進的內容。是聽膩了,不是不聽。)

B.大家在喊性別教育,明明就只有兩性,為何大家禁止他喊兩性平等。
(誰禁他喊兩性平等?應該是大家覺得「兩性」是很過時且守住舊父權的不進步語彙吧!「兩性」是涵蓋不足,不是被禁用。他怎麼這麼有被迫害妄想的感受?)

因為聽到滿滿欠缺對社會建構之批判意識、盲目對「醫學專業」的信仰、欠缺對實證研究的判斷、欠缺人文的關懷、偏頗的經驗法則..大師顯然沒多大現代思潮的長進,我也不想多聽他不長進而失勢的抱怨。請大家多接力批判,並請基層教育界認清性別教育的品牌理念!

我們其實不用再請空談降低性騷擾、性暴力的師資來主講研習。女男在社會制度有不平等的事實,更源於男性中心思維的作祟,終究使女性與各類性少數在權力關係中處於不均等的關係,這並非是生物基礎可以主導,更重要是對生殖、「美滿」家庭、「正常」、「威權(無論是學科的、政治的、或生活與身份的)等社會意識的解析與批判,那平權的社會才能實現。

追求性別平等的基層教師,你們認為對自己身為男性優勢與既有制度沒有警省的教授/大師,還能滋養我們的性別平權意識嗎?

再一次呼籲,請認清性別平等課程的品牌。

當有人主講「性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我們要讀出他/她是否能同理與警覺社會如何建構性別?我們更要檢驗其訴求的「平等」是看到哪些不平等?而他/她自己,又在平等天秤的哪一端?

屬既得利益階級的人,如對「其他」不能謙遜,他還夠格誇談「平等」嗎?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1/14

小小的國三小女生,聽課後竟找老師確認老師剛隨口評論的同志議題立場,並對老師論理......真悍!

關於昨天我改聯絡簿時看到一個同學對某科老師提到同性戀都很「髒」的事,今再改到同本,竟發現有進一步的驚人後續故事。

這同學在寫作中表示,在聽老師對同性戀者的評論後,她在下課竟到講台問明老師對「同志」的看法,老師告訴她,同性戀都性行為隨便、容易得愛滋病,都很「髒」.....。我班這同學就跟老師說,關於愛滋病,不是只有同志才會得,不管是男或是女,都有愛滋病的風險。行為隨便也不是只有同性戀才會這樣。她最後表示,她講了,「老師也聽進去了」。

我聯絡簿批閱到這裡,額頭都冒汗了。

在班時隨遇我問了這小女生,想知道事情的樣貌。近三年在班平時都非常少說話的她把事情說了一下,也提到她的見解。她說,當她聽到這類歧視的論點,她都會非常火大。我就問她:「你說人家被洗腦了,那妳為何不是被洗腦?」

這小女生說,她兩面的意見都會看,所以知道事情是怎麼回事。我就跟她說,或許老師也是兩面意見都有看,她才這麼說。

我想讓她知道,互指對方被洗腦,好像終究沒有對話的交集。倒是她說:「我如果知道她的信仰,我就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至此,我想我們產婆法的討論得適可而止了(事實上她尾末這句是很有質性探究的意義,但也不宜論辯信仰的事了)。

但無論如何,我很高興聽到她能綜合很多資訊,還敢挺身出面捍衛自己認知的義理,我在她這個年紀,是沒有這樣找老師理論的能力和勇氣的。她對同志議題的能量,讓我震驚,忌諱謹慎得多的我從沒教他們這些。我只是很好奇,人們各自的獨立思考是如何化為呼喊各自義理的行動的。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1/12

從偏見營造了不友善,教育若傳播殘忍,但也是否應力求慈悲與扶弱?

今天改到一本聯絡簿說前幾日聽有老師講課突然帶到說某個社群的人都很「亂」,然後就有一群學生跟著訕笑。

我這個學生聯簿寫說老師「一定是受到某些團體的洗腦」,然後學生接著寫道:「面對一些天生無法改變的屬性,不是該尊重包容嗎?」我看到此,就直接批示「是啊!」

說某個社群的人很「亂」,跟講強國人都如何,或是說家庭背景如何的人都如何....都是以偏蓋全的偏見。以我曾交換學生所見識過的美國來說,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清楚「美國人」很難說有怎樣的同質性,那不是一句「髒」、「亂」、「開放」、「進步」或「守舊」可以道盡的。

 而文化人類學家也早透析,人類常用「髒」、「亂」、「臭」、「醜」、「病源」論定某些社群與種族的屬性,於是以「妖」、「劣」的定論成了排擠與革除的正當理由。我在帶班的經驗,就屢屢能溯源見證到霸凌者理直氣壯以經驗法則將人定罪的歷程與訴求。

當社會流露著不友善的氣氛,我們的孩子聽了是冷暖自知的,他們可能選擇否認,埋葬真我;也可能自我鄙夷,更鎖住內心承受偏見之刺的苦悶,如我見到一群全然不講母語、避提血統的少數社群一樣(如20年前的我)。


偏偏我這行又是標榜以「慈愛」、「適性發展」為前提的,但也常可看到以愛為名的「限縮」、「壓制」與「導引」,殊不知課堂裡的評價竟處處流露著人性固有的「殘酷」。或許大家都是這麼長大的,而我們也都終究要學會躲避「髒亂臭醜」的指控,不惜練就武裝相對。而挺不過的,就陣亡......
 
今日蘋果日報提到了玉里大橋有段傷感的故事,一個精神科醫師促成了這個有意義的紀念。而蘋果日報亦有篇精神科醫師所寫評論「其實,他們並不在意家庭價值」,這都說明了人與人陌生的誤解,為何已讓這麼多人挺不過去了。我想,這社會不能少人呼喊「慈悲」了,所以,我想我不能不說點話,希望有更多新生代知道,這世界還有願意扶持的力量。


後註:本文提到的兩份蘋果日報的文稿如下--
〈「彩虹」玉里大橋的秘密〉
台東市前市長賴坤成在臉書發文「五顏六色的玉里大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recommend/20160112/772864
精神科醫師徐志雲撰〈其實,他們並不在意家庭價值〉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112/773001/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1/07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國中歷史七年級第一冊講義(小紅本)下載處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國中歷史七年級第一冊講義(小紅本)下載處(吳瑞元老師編輯)

下載處1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3_P8Q0fFRcMdW1XYUJrQnRLUVk

下載處2
http://ppt.cc/YfQEO

下載處.








下載檔案後可自行列印,亦可存放置隨身碟,至打字影印行要求輸出計費。印製時可裝訂成A4繳交。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