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5

回顧一首「終於確定自己不被愛了」的失戀悲歌舞曲:Robyn的"Dancing On My own"

今天我聽弦樂版的流行音樂,聽到熟悉的旋律,歌名是"Dancing on my own"。歌名明明很不熟悉,但是旋律卻是非常熟悉。想了很久,查了很久,後來才想起自己原本熟悉的是扮裝皇后藝人翻唱的歌曲"Silicone(矽利康,矽膠)。今天,我終於循線搜查到原唱Robyn的版本,看了歌詞特別覺得該曲讓我也感染了故事中的失落和感傷。我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原本聽的是搞笑,一下子聽到原曲的歌詞,反差太大,所以對於原曲就更為感動?

數年前我蒐集了些西洋扮裝皇后用原(男)聲的MV和歌曲。今天介紹的這首歌的翻唱版本"Silicone"是搞笑仿作,歌詞講的就是整形者的心聲。這個版本我很喜歡,但因我沒記得扮裝歌手組合的名字,所以今天突然聽到弦樂版,我想了很久,一直納悶到底是在哪聽過。

扮裝皇后搞笑版的MV如下--


https://youtu.be/CH0eSyII8aw?si=LwQOcWOK6i0l0JKv
 

後來,我查到了"Silicone"的原曲,這首歌的原唱是瑞典女歌手Robyn在2010年的專輯主打歌,曲風有著1980年新浪潮的電音感,節奏火快,但唱的卻是心碎的情節。

「聽說你交了個新朋友......在舞會中,我就在角落,但你卻正親著她(I am in corner, watching you kiss her, oh oh oh),我知道我又越界了,但我只是要來說再見,所以我就想自己獨舞整晚.....我們這麼靠近,卻又如此遙遠,而你就是看不見我.....」

歌詞裡的故事是悲傷但又致力於自若的,2016年英國選秀節目出身的男歌手Calum Scott用慢版再詮釋了這首歌。襯底又低調的鋼琴背景音,他以近乎清唱的嗓音重新演繹此曲,一樣唱著"I am in corner, watching you kiss her, oh oh oh",接續" I'm not the guy you're taking home"(把原曲的girl,改成guy),同樣可能是敗給了女情敵,但也令人遐想那個將道別的所愛到底是男性還是女性?

我看到原唱Robyn在宣傳這首歌時的造型,那略顯中性的模樣,故事也是可解釋為女女間的三角戀,當然,要講成異性戀的故事,同樣都很虐心。

Robyn的版本MV
https://youtu.be/CcNo07Xp8aQ?si=eS07i3joMUnNG_w7  


Calum Scott版本的"Dancing on my own"
https://youtu.be/q31tGyBJhRY?si=i3E0TwXTodPHPeLf

 



"Dancing on my own"讓我想起阿杜那首「他應該很愛你」,也就是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居然那麼專心地與新歡相處,無視癡情者就在一旁,只剩下癡情者一個人清醒地目睹一切。跟原唱Robyn相比起來,Calum Scott更唱得讓人覺得心痛,彷彿他輸給了女女戀,或是輸給了女情敵搶走了男伴。總之,都是證實不被愛了的痛虐。

希望大家喜歡這首歌。(註:Robyn採現場演唱這首歌時的舞蹈和舞台魅力,我覺得都很精彩
。)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5/05/14

是衛教為主旨的性教育底下包含性平教育?還是性平意識下性教育才更有意義?

金門金城國中的健康教育考卷描述「強姦」、「綠茶婊」、「脫別人褲子」、「愛滋貓」  ......等情節的露骨字眼。

經各方人士披露,該份卷有相當多個考題在情境描述下,涉及仇恨語言與強化不當刻板印象的情節。據立法委員范雲在臉書所引述,尚有「有些國中生無腦,腦袋裝的只有精子和卵子」、「只能說公主是一個婊子」、「驚傳金城某國中情侶在殘障廁所打炮」、「亞洲空幹王有原住民血統...很敢釣妹,有意無意開開性的玩笑...趁機轉職亞洲實幹王」、還有不當使用「毒甲」、「得到愛滋的我反正也沒多少時間可活」。(為何有些字眼是「不當」,這裡舉例:"甲"源於粵語發音近似英文同性戀"gay",常為自詡為異性戀者指稱男同志所用,但用「甲」字具備言說者基於鄙夷他者的切割心態,非具備善意。又,「得愛滋是否生命受限?」近年愛滋感染者在雞尾酒療法後,可達測無病毒的U=U狀態,屬可保健康,故感染愛滋已非屬遭遇絕症)。

這些考題雖然取自生活情境,但學生答題中卻失去了鑑別學生知識與素養的主旨,其戲謔式的考題情境與選項中誘答用的情節,卻強化呈現了霸凌、性暴力、性侵、未成年性愛、濫用藥物、性工作、仇女、仇恨同性戀......等等的作為。考題只負責讓答對選項者得分,但卻沒有說其他情節是如何的可惡或有何代價,留下教師展示的各種仇恨的,或是鼓勵去戲謔的對象或作為。
 

聽說出題老師是金門地區健體輔導團的老師(輔導團老師是負責到各校宣講最新教育知能的種子老師),如果真是這樣,更凸顯無知於性平意識而僅恃生物、醫學專長樣貌的「性教育」,對學生人格養成和社會是具危害的。

衛教體系出身的晏涵文教授(性教育界的學界大老)認為性教育是高層次大傘的概念,他認為性平教育要納在性教育之下。但金城國中的例子反而說明了,是該先有性平教育的根本素養,長出來認識生理的性教育才不會亂用人文描述而誤用科學。

主流的衛教體系曾經一貫製造病狀恐慌、醜化生病身體、歸咎病患的身份或行為,只為建構過度美化的「健康」與「健全」的迷思。

這種踐踏失能者而抬舉未失能者的教育策略,本來就脫離了科學的中立性,灌輸的是教學者個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當這價值觀和道德觀是神學的,是單偶異性戀生殖傳承取向與父母教養使命的,且是兩性僵化分工角色式的,或是更加鞏固父權體系的,那教師就是用個人偏頗道德的使命行動限定與支配學生生涯。當道德的觀點同時傳遞對「失去健康者」的鄙夷與歧視,非但沒有鼓舞健康行動,反而更傷害到每個終會失能的個體。然而,事實是,每個人根本無法完盡健康守則,如何發展豐富的生命意義,其實才會導向因熱愛生命而求保健。

而要發展生命意義,那就是要欣賞多元的生命型態、鼓舞生命的各種狀態(含與病狀共處一生)。這次金城國中的健康教育考題,雖然正解是對應到健康教育的宗旨,但其文字鋪陳與欲達到的效果,其實流漏了教師個人的偏見,侮蔑了各弱勢與少數的社群(包含女性、同性戀者、性活躍者、原住民族......),該出題者散播仇恨效果是大於學科知識判斷。

很多教育工作者以為「性平教育」自己很熟,也都會融入教學,但金城國中的考題顯示,出題與審題老師其實,對階級、對不平權是欠缺同理也欠缺感知的。我可以理解該老師對生理與衛教是有些了解的,但今日各界察覺出該考卷甚多不當,那些造成不當之處,是因為欠缺平權意識,所以情節用字冒犯了各界。

其實,性教育不該只以為是認識生理運作的知識,對疾病,對病患,對風險行為,對法律與對性個體,尚須有哲學上的思辨,而這些思辨、慎言與平權行動,是屬於性平教育的範圍,而我認為,是該先建立「性平意識」,性教育才不致淪為「性奇觀」、性別僵化和性別歧視。

 

註:本文引用文句引自立委范雲2025.05.12發文至教育部函文 http://bit.ly/3F8Owrw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5/01/25

賀!吳瑞元老師於新北市「月經平權」主題教案甄選活動獲得優選獎

新北市立福和國中官網榮譽榜訊息   https://ishort.ink/G3E6

【巿賽】恭喜本校教師參加113年新北市教育局113年度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教案甄選活動」榮獲佳績!
教案限定主題:「月經平權」
獲獎教案名稱:男老師與同學探究「月經事就是人權事」
獲獎者:吳瑞元老師(專任教師)、林育賢老師(實習教師)
獲獎結果:優等獎
恭喜以上獲獎教師

 獎狀日期: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