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3

人類學家趙恩潔對於「歷史教育」的期許,可與我心存的教育理念相呼應

最近包括學生與校園同事都問我對高中歷史課綱的爭議,在課堂我簡短用投影片大致提了一些,但對同事,我只來得及講:「歷史教育本就難以避免為政治服務...」還闡釋未明時,問的人好像就得知我立場,下句就轉移話題了。其實話沒那麼簡短。
我今天讀了學者趙恩潔在「芭樂人類學」網站談論歷史教育的文章,她的許多論點是呼應我所知的「後殖民理論」學術思潮,我在這裡引介並摘錄。而我的歷史教育理念也是跟下面她寫的一樣(但,我實際做是沒那麼足一回事便是)。
簡短說「後殖民」是怎麼一回事:今天我在我班上世界古文明歷史時,我說最近西方流行的書名,都是"The making of ....."(例如黃種人是如何被製造出的概念、「性別」是如何被製造出的、「中國人」是如何製造出的,還有我的碩論談1970年代以來臺灣的「性傾向」身份是怎麼「被製造出」的。)希特勒迫害「猶太人」,那混血的是不是「猶太人」而該殺?

後殖民理論不把名詞當作理所當然的純種自然,一個「歸類」都是社會與政治的建構。性別、婚姻、家庭價值、國族、孝道....,都是這樣的人為建構。套趙文所寫的,就是「我們必須知道知識背後是有其預設立場的」。而我也覺得教育必須讓學生警覺這些以「知識」包裝卻有置入性行銷(不知是否算是邪惡)的立場。
回來談趙恩潔在「芭樂人類學」的文章。這文章讓讀者可以警醒我們既有的知識體系如何深受西方觀點的殖民,但又侷限在國族歷史的視野。於是,趙文從東南亞、北非多元性別展演如何受到現代政治、文化干擾的歷史,提出她對歷史教育的期許。
這裡有些我覺得重要的摘錄:
「我們需要有人類學涵養的多元族群世界史,而這必然要包括能以各國原住民各族、移民、移工為主體出發,且能徹底跳脫晚近國家邊界的歷史。」
「每個政權都會採用有利他們的史觀,所以歷史教科書怎麼改不重要」,只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後現代嚷嚷而已,不該作為逃避改善歷史教育的藉口。」
「我們也重度缺乏一種多元歷史意識。與許多學者一樣,我不相信所謂客觀歷史的存在,但我相信有更精準、更多元的歷史書寫,我也相信有達到這種目的的歷史教育。」
「重點不在知道全貌,而是知道自己不可能知道全貌,真相一定比想像中複雜,知識一定比常識來得不容易確認。歷史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學習判斷自己所持的知識其背後所預設的立場為何,以及有能力思考每一種歷史書寫是為了何種政經利益、哲學、道德或美學基礎才最終得以被呈現出來的。」

有關我提到趙恩潔文章,請參閱
〈如何培養多元史觀:從東南亞史、伊斯蘭史出發的人類學觀點〉
(上篇)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453
(下篇)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454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