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從偏見營造了不友善,教育若傳播殘忍,但也是否應力求慈悲與扶弱?

今天改到一本聯絡簿說前幾日聽有老師講課突然帶到說某個社群的人都很「亂」,然後就有一群學生跟著訕笑。

我這個學生聯簿寫說老師「一定是受到某些團體的洗腦」,然後學生接著寫道:「面對一些天生無法改變的屬性,不是該尊重包容嗎?」我看到此,就直接批示「是啊!」

說某個社群的人很「亂」,跟講強國人都如何,或是說家庭背景如何的人都如何....都是以偏蓋全的偏見。以我曾交換學生所見識過的美國來說,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清楚「美國人」很難說有怎樣的同質性,那不是一句「髒」、「亂」、「開放」、「進步」或「守舊」可以道盡的。

 而文化人類學家也早透析,人類常用「髒」、「亂」、「臭」、「醜」、「病源」論定某些社群與種族的屬性,於是以「妖」、「劣」的定論成了排擠與革除的正當理由。我在帶班的經驗,就屢屢能溯源見證到霸凌者理直氣壯以經驗法則將人定罪的歷程與訴求。

當社會流露著不友善的氣氛,我們的孩子聽了是冷暖自知的,他們可能選擇否認,埋葬真我;也可能自我鄙夷,更鎖住內心承受偏見之刺的苦悶,如我見到一群全然不講母語、避提血統的少數社群一樣(如20年前的我)。


偏偏我這行又是標榜以「慈愛」、「適性發展」為前提的,但也常可看到以愛為名的「限縮」、「壓制」與「導引」,殊不知課堂裡的評價竟處處流露著人性固有的「殘酷」。或許大家都是這麼長大的,而我們也都終究要學會躲避「髒亂臭醜」的指控,不惜練就武裝相對。而挺不過的,就陣亡......
 
今日蘋果日報提到了玉里大橋有段傷感的故事,一個精神科醫師促成了這個有意義的紀念。而蘋果日報亦有篇精神科醫師所寫評論「其實,他們並不在意家庭價值」,這都說明了人與人陌生的誤解,為何已讓這麼多人挺不過去了。我想,這社會不能少人呼喊「慈悲」了,所以,我想我不能不說點話,希望有更多新生代知道,這世界還有願意扶持的力量。


後註:本文提到的兩份蘋果日報的文稿如下--
〈「彩虹」玉里大橋的秘密〉
台東市前市長賴坤成在臉書發文「五顏六色的玉里大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recommend/20160112/772864
精神科醫師徐志雲撰〈其實,他們並不在意家庭價值〉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112/773001/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