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個人創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個人創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10/09

●現代詩:願你是創造人間美善的勇者

●現代詩:願你是創造人間美善的勇者     by吳瑞元



欺負弱者的人不是勇者,

他/她只是挑簡單的事,從作弄中證明自己還有淺薄的能力。

勇者是能跳脫成見,不隨波逐流而有主見:
例如,不會老嫌人髒亂,卻不檢視人類也從未曾絕對乾淨。

勇者,是能做大家不願去做的好事:
例如,肯定與欣賞多元的存在、支持弱者的生存。

世上欠缺勇者。較多的是缺乏自信,踩著弱者而得意的俗人。

這些俗人在他人的退讓中,毫無警覺自己的痴蠢。

這些沈默的俗人,常不見自己的懦弱與虛偽,

這些手寫愛護地球,口呼關心社會的俗人,對眾生,卻是有條件選擇擁護或殘害。

或許,要當自己族群被殘害時,這才呼喊人人都有「生存權」和「受益權」。

切莫再雙重標準與人格分裂了。關懷,不該是設定條件的。愛是包容,是理解與接納。

起來,化身為公義的使者吧!

正義的行動方式,有很多可能。

沒有要你做公敵或是烈士,但不能毫無行動,不能全然漠視。

當一個弱者徹底犧牲後,下一個難免是輪你(那些俗人總要找出一個被踐踏對象,好滿足其怯懦且無能的自尊)。

你的冷漠,導致輪你受害時的無助。

你很聰明,你願意試著做心中的勇者,你知道如何讓不正義的事洩底,你知道你遏止了邪惡,你知道你有能力讓這社會的每一份子更好。你是勇者,你知道你巧妙地發揮了你的影響力。這未來社會需要這麼有道德勇氣的你。你愛人人,人人愛你。你值得被愛,值得幸福。勇者的心中只存疼惜與珍愛。

讓那些懦弱的俗人,重複他/她的愛恨交織吧!因為「恨」在他/她心裡存在,幸福只在他/她限定的條件中存有。他/她將反覆著愛恨情仇的命運作弄至老。

不要讓美善太晚醒覺,因為良心永難救贖,內心湧存的愧欠,是人生的折磨。

沒有愧欠,沒有折磨,願你是讓人間美善的勇者。


吳瑞老師閱覽2010107一週中關於霸凌連串報導與座談節目後所寫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2010/07/27

●瑞元老師為《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撰寫推薦序,出版後暢銷

2010年份瑞元老師獲邀為《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為什麼歐洲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麼深 (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撰寫推薦序。該書已於2010年4月底出版。瑞元老師文章收錄於該書第12-14頁,並名列於博客來網路書店推薦文中。有興趣者可至圖書館借閱,或至博客來書籍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7424選購。

以下為本人發表於該書之文章:

推薦序
用六種不同角度說歐洲史 文/吳瑞元(台北縣立福和國中歷史科教師,曾任教國中、高中)

好極了!手邊擁有這本《極簡歐洲史》的讀者有福了!即使有所謂「網路Web2.0」時代,網路資訊看似隨點可得,然而一則則俗人信手寫來或轉貼的名詞解釋,總難免淪於人云亦云,以訛傳訛;這些限於螢幕頁面效果的網路短篇,總是失於片段而讓人無法領略全貌。人們若是為了理解歷史而等候電腦頁面運作,光是開機或登入,輸入關鍵字、判別資訊效力、彙整訊息….,這一切的電器操作,當螢幕頁面轉移或熄暗之後,我們是否還能記得曾有的瀏覽?知識的圖譜是否依舊清晰?電腦,是否真能比書更方便?

手邊的《極簡歐洲史》,就是一個便捷的知識導師,對於青年學子與有心建構知識體系的讀者,這本由歷史專家為歷史教育所寫的小書,不但能讓人感受時代趨勢的前因後果,更有旁徵博引的多個視角,讓人理解歐洲的全貌,使人領會今日世界體制的源流。

在章節的編排中,書的前篇先有全貌的介紹,後續則陸續展現其他六種對歐洲歷史的觀點,讀者可先讀前兩篇導讀作通盤瞭解,也可讀後面任一專題來思索與解惑。這樣的章節編排,一點也不賣關子,總是滿足不同需求的本書收藏者。

作者為歷史教育的專家,書內傳達歷來歐洲史學術觀點的經典詮釋,除了歷史學的深厚素養之外,作者更具教育學習的專業。在本地既有的歷史教學中,前兩篇的通論補充了現今歷史課本言簡意賅的史事交代,作者提示今日與過往的淵源,十足引發了人們窺探歷史源流的好奇胃口,提升學習與探索的動機。而作者提供的「古希羅學術」、「基督教教義」與「日耳曼蠻族」的三元架構,知識更因此而有了組織。這個三元架構所附的簡圖,在時代推進中雖有演化與變遷,但清楚組織的知識架構,搭配圖示讓人一目了然。後面的簡易年表、對照表,如書中呈現的簡圖、地圖等,都像老師在黑板所寫的板書內容一樣,簡單又清楚,適合自己補充畫記。本書在視覺與文字章節的安排,都考量了知識吸收的效果,符合了現在學習潮流所熱採的「心智圖」學習原理。

只要兩篇,就足有理解歷史全貌的心智圖譜,再讀後面的單篇,六個不同角度的切入,讓人充滿邏輯驗證與比較的樂趣。全書讀來,累積六、七種觀點的歷史講述,不但累聚更深更廣的史事認識,且一次次複習與回顧,知識架構清晰且一貫,這就是教育學習理論中所謂的「練習律」,整個歷史樂趣驅使的學識探索是水到渠成,渾然天成,沒有被強灌學習的勉強。

本書對於青年學子尤其受用,當今中、高等教育逐步將公民與社會、地理與歷史學科整合為社會領域學科,本書的整合性正能符合各界對基礎知識(社會領域通論)的渴求,無論是哲學思維、民主制度的淵源、政治權力的輪嬗、甚至是醫學、生物學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說是「極簡」的歐洲史,本書卻也可從眾多學門進出,可謂深入淺出,面面俱到。

更好的是,這是本紙本小書,可以隨筆寫入註記,隨處可翻閱引人入勝的章節。與其迷失在電腦檢索的文字叢林中,我建議大家值得收藏幾本架構清楚的好書,然後,放入書籤,看看圖表、寫點註記。

握在手中,掐指揭頁,是種很真實的知識擁有。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2006/04/09

●4/9吳瑞元中國時報投書:公車廣告轟炸受不了


以下吳瑞元公開文章刊載標題:〈公車廣告轟炸 受不了〉發表於《中國時報》,第A15版「時論廣場」,2006年4月9日。欲欣賞刊出版本,請連結此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

投稿原文:
標題:還我清靜通勤權 作者:吳瑞元(台北縣立鷺江國中公民教師)
刊出標題改為:公車廣告轟炸 受不了
作者:吳瑞元/北縣永和(通勤族)

自上週末(4月7日)起,許多的台北公車通車族都承受了無以名狀的精神災難。

帶著疲累又將迎接假日的上班心情,我在擁擠的公車上,一如其他乘客一樣,我們的目光會繞到公車上的液晶電視螢幕,這天,發現了一則新的汽車廣告。這原本還好,但是,可怕的災難在後面。這車上出現的30秒廣告,後來便連續出現,重複、重複、重複,影片一再重複,在不及30秒的某則其他主題畫面後,廣告的災難又來了,影片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像是壞掉的唱片,每30秒不斷重播。我看到大家原本都注視畫面,後來,大家都變得非常不耐。

在公車越來越少人的後半段,我看到公車族在車廂裡,選擇逃離螢幕所及的座位。但是,影片和廣告重複的壯闊和聲,讓人無所遁逃,大家都撇頭向著窗外,希望趕快到站下車。我後來也到站下車了,可怕的是,公車上的影片和音樂,居然還在我的腦中與耳畔繼續重複,我的心裡煩死了,我想看精神科。公車司機,則不知是否無恙?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天,我的下班心情一樣被公車搞砸了。40分鐘的回家路程,我承受了55遍同則的公車廣告轟炸。我怎麼會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被精神綁架了?不只是各公車上有擾人的影音,連捷運站也有!我在想,這是怎麼回事?是誰讓這麼不專業的頻道經營者,在公車與捷運站中以這麼非人道的方式,遂行其獨佔的商業利益?

就我所知,公車或是捷運都是具有壟斷性的共用財,但是,我想不透,為何公共空間應輕聲細語的標語都已張貼在大眾運輸系統之內,偏偏運輸業的經營者可以雙重標準地讓商業訊息大聲喧擾。如果台北的大眾運輸沒有建立起應有的運輸風範,這樣的風氣若被台中或高雄等各種客運業所沿用,那原有可以靜思與清靜的通勤時刻,是否注定要被霸道的客運業給侵奪?請讓我們好好等車、坐車、想事情好嗎?別拿沒長蓋子的耳朵強灌擾人聲音!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Mr. Q's Web on Social Studies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2006/03/28

●3/25吳瑞元老師獲邀出席紫藤蘆文化論壇座談會


吳瑞元老師以近期擔任監製(編輯)之新書「鐵軍的野蠻史」主編身份,於2006.3.25下午參加由文化研究學會在紫藤蘆茶藝館所主辦之「本地社群實踐與社會運動的新文化」座談會,擔任座談來賓,發表相關身份政治、出版與社會運動相關言論。該座談會由酷兒文學作家洪凌主持。
圖為吳瑞元發表言論時之實況↓↓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Mr. Q's Web on Social Studies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2006/01/04

●站長最新報章發表:評審不該傷及無辜(中國時報)


本文發表於2005年12月24日星期六中國時報第A15版「時論廣場」
(受刪減之報紙刊載版本原文如下)
熱門話題
標題:評審,不該傷及無辜 作者:吳瑞元/北縣永和(國中公民教師)

看到知名藝人之子有心踏入歌壇,卻遭逢評審講評所害,造成精神崩潰的新聞畫面,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內心也是很難過不捨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是要面臨許多的比賽考驗,評判參賽者能力高下,裁判難免要做出講評,而怎樣才是一個理想的講評,現在是一個可以好好思索的時機。

在本次事件中,我看到評審的對話聚焦在可看到的失誤上,用語言放大了參賽者的錯誤,在這過程中,少了對其他諸如上台勇氣、大方、儀態、裝扮等值得肯定的部分進行評價,只發表涉及身份的否定評價,或少論其他表現良好的標準,這對當事人來說肯定是全盤否定的自尊傷害。只論看得到的缺點,並不能說是公正與真誠的評審。

評審還論及當事人父母之專業與唱片公司倒茶小妹等進行當事人演出水準之類比。這樣地擴大當事人所為,連帶牽拖第三者以外之人涉入參賽事件,可謂是傷及無辜,讓當事人更為不堪承受。評審應評比賽者本身的表現,不宜連帶指控參賽者家人、門派或其他背景,這才是就事論事。對當事人就事論事跟對人進行身家批評該是可以區分出來的。(報載版全文完)

--------------------------------------------------------------------
(原創版本如下)
標題:評審也應該被評審 作者:吳瑞元(台北縣立鷺江國中公民教師)

看到知名藝人之子有心踏入歌壇,卻遭逢評審講評所害,造成精神崩潰的新聞畫面,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內心也是很難過不捨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是要面臨許多的比賽考驗,評判參賽者能力高下,裁判難免要做出講評,而怎樣才是一個理想的講評,現在是一個可以好好思索的時機。

在本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評審認為自己的評語公正與正當。不過,靜心思考,我們看到評審的對話聚焦在可看到的失誤上,用語言放大了參賽者的錯誤,在這過程中,少了對其他諸如上台勇氣、大方、儀態、裝扮等值得肯定的部分進行評價,只發表涉及身份的否定評價,或少論其他表現良好的標準,這對當事人來說肯定是全盤否定的自尊傷害。只論看得到的缺點,並不能說是公正與真誠的評審。

本次事件裡,評審還論及當事人父母之專業與唱片公司倒茶小妹等進行當事人演出水準之類比。這樣的論評角度也已超越超然與中肯的評價,將評論變成中傷尊嚴的武器。這樣地擴大當事人所為,連帶牽拖第三者以外之人涉入參賽事件,可謂是傷及無辜,讓當事人更為不堪承受。評審應評比賽者本身的表現,不宜連帶指控參賽者家人、門派或其他背景,這才是就事論事。對當事人就事論事跟對人進行身家批評該是可以區分出來的。

在充滿評核任務的老師身份裡,我們都應深刻瞭解:參與比賽的人都是抱著熱情去表現的,這個熱情可以在評審中肯的批判和鼓勵之中,帶給參賽者一生不斷突破與提升的衝勁。與苛刻打擊以致摧毀個人價值相比,造就人們帶著一生的熱情去追逐成功,比散播讓人一生從此絕口不提的恥辱要來得更多功德。相信擔任評審的老師輩者,應都不吝於作育英才,是要造就眾生精彩的多元價值,或是要毀人一生,這也該是評審水準高下的指標了。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Mr. Q's Web on Social Studies for Secondar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