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親職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職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12/16

吳瑞元老師 教學聲明-- 關於我的行政中立、依課綱、依教育學理的明確宣告

福和國中 本人 教學聲明
 
一、本人依照12年國教課綱教學,於教學中依照課綱規定採適切融入環境、海洋、人權(包括分配、程序、匡正與轉型正義;審議式民主)等議題,並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世界人權宣言》、《人權兩公約》,以及12年國教課綱之規定執行教學。本學年至今,本人在任教之「歷史課」與「全球議題初探課」並無上述之主題式或專題式教學。本人依照《國民教育法》、《教師法》與教師聘約,依法行使職權,於課堂實施皆謹守前述法令和規約,亦依法、依學理行使專業選材與採融入式教法策略,歷來課堂中皆無倡議單一立場之公投主張。
二、本人經修習專業學分與考核,具備歷史科、公民與道德科、社會科學概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等領域之合格教師證照。於中學就職後持續進修本科、特教、輔導、教學教法、性平與人權教育等知能研習,21年以來本人累計超過440學分之在職進修可供稽核。
三、本人21年之中學教學,已累積超過250冊不斷更新之自編講義,於執教普通班、資源班與夜補校,累積自製課堂學習單達859份。本人之教學研發幸獲聯合、自由、公視報導,本人亦任新課綱之宣導講師,所有教材均可檢視公評。
四、近年,本人參與教育專家指導的衛福部《兒童權利公約》、教育部人權教育輔導團、國家人權博物館等多項教案計畫,皆有提出公開且具備論據與引註的中學教案。本人亦親撰本校多項課程計畫,所有教案與課程計畫均核對且清楚標註國中學生之能力指標及課綱之實質內涵編碼,足證本人於學理中講求論據,本人對於適齡教學之國家教育準則已有高度之掌握。
五、《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學校應對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第十四條)。同法並規定「教材內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第十八條)。本人依法、依學理謹守上述各點法令,依法、依學理執行中學教學專業。
六、民國108年性平法規公投後,教育部已函示各校重申依性平法(第十二條)校園應致力提供性別友善環境【即,臺教學(三)字第1070230982號】,此函示有其淵源,並指示校方應行家校溝通協調;教師若依法執行職務而涉訟,校方應為師延聘律師。本人依該函示規定特此提出說明。
新北市立福和國民中學 教師吳老師 聲明 民國110年12月15日
﹍﹍﹍﹍﹍﹍﹍﹍﹍
補充澄清:
本人歷來課堂未曾在課堂主動提及選舉時事和公投。我不希望家長把自己很想倡議的狀態,投射成老師也愛談論和倡議。
 
有老師愛談政黨政治,但我不愛。有人喜歡倡議未來國家定位的意見,我因沒有特定立場,所以我尚無偏向哪個未來的想像。
 
我有兼混立場的學術養成過程,使我無意大談政黨立場或是政治取向(辦公室同仁也可為證)。以往的公投,現在的公投,我都沒有在國中課堂想提,因為基本上我沒興趣納入政黨紛爭的討論。我是沒有政黨立場的人,我也無特定國族走向的熱情。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1/07/06

最近,我是愛上了BL美學的東西了。這些電影,使生活變出美感,也讓人為愛而生,為愛奮鬥。

最近,我是愛上了BL美學的東西了。


上週我看到2020年希臘的電影「有答案的男子(The man with the answers)」的簡短解說版,我覺得故事挺迷人的,那個會跳水的希臘年輕人,個性挺立體的,就是那種難搞又不知在發甚麼脾氣的年輕人,但長得好看,誰也想融化他吧!


再來,我登記了MyVideo防疫期免費豪華餐,用劇照和片名點看了法國2020年的電影「85年的夏天(Summer of 85,  ÉTÉ 85)」,覺得真是驚為天人的好看。我當初也不知道那是BL題材的,純粹是1985年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年,那年我買了好多捲的美國流行排行榜錄音帶。果不負我的期待,1985年的樂風從片頭出現,看到片尾果真複習了一個熟悉的時代。「85年的夏天」可說是電影"Call me by your name"同一種年代和一樣虐心的懷舊電影,講的都是跟我一樣年紀曾有的時代。看得我立刻想把原著《在我墳上起舞》買來品味故事的奧妙。


然後,剛剛,我在youtube遇到的歌手Troye Sivan的藍色鄰居三部曲(三首歌的MV)。也是一樣的唯美、虐心。

而我在MyVideo再依新北市政府在驕傲月推薦的片單,有部《男孩愛最大(Saturday church)》,講述常被媽媽查到偷穿媽媽衣服和高跟鞋的黑人青少年,最終被國小弟弟鄙視,不見容於虔誠天主教信仰的姑媽,被媽媽賞巴掌後,青少年只得離開家庭,跟一群同樣類型又流浪街頭的青少年相濡以沫,固定週六晚間聚集在老變裝酷兒供餐的教堂收容時段。這部電影讓我看到酷兒孩子不見容於家庭而終成街童的脈絡過程,讓我更覺得應更有策略倡議讓家庭更能以人為本對待各種孩子的天性。這影片喚出了我的使命感,讓我知道青少年需要一個能支持他們並承認各種孩子人格的社會與家庭。


這四個作品剛好都是同志青少年的片,演員都長得好看。所以,BL作品會好看,最重要是演員要長得好看,光影畫面要美,要有電影全方面的精緻。看完,我自己都代入影片中的角色,生活也有了像自己在電影中,有種耽溺在影片故事中的狀態,周遭的一切都美得像電影畫面了。
 

這些電影真有魔力,讓我找回好久未有活在電影中的感覺,想想,前一次有這種感覺是30年前就讀東海大學時,每天在校園走動時都像活在偶像劇中。推薦大家看這幾個作品。
 

《有答案的男子》 介紹版
https://youtu.be/N4LObb2OMPs
 

《85年的夏天》 我在myvideo看的。
電影預告 https://youtu.be/EIhNaWGiBnk

Troye Sivan的藍色鄰居三部曲 MV
https://youtu.be/5xCMF7jsDJI

《男孩愛最大》我在MyVideo看的。
預告片 https://youtu.be/w8bAMuOis3M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1/03/07

代理孕母生的小孩與被領養者,或是有原生父母者,其實身分認同的問題大家都有

知名藝人經紀人陳鎮川與Darren於2020年結婚,近日兩人公布喜訊,表示已透過美國的代理孕母生下小男嬰,引發本地代理孕母和同志婚姻權益的討論。

同婚收養難 海外代孕路漫長

台灣目前不論是不孕的異性戀夫妻或同婚伴侶,代孕制度尚未合法,如須代孕,已有人跨海尋求代理孕母,費用至少三、四百萬元,且孩子返台後的認養手續繁複。以陳鎮川的例子而言,他們夫夫是由Darren的精子與國外代理孕母的卵子結合而孕育的。目前反對代理孕母者多是顧慮,生命的孕育會變成了商品化的行為,且會強制讓新生兒與原生的母體切斷關聯,硬生生讓孩子一出生就沒親生母親。不同於將親生父親與母親看得天大地大,亦有支持代理孕母制度者認為生與養都很重要,生命本都出於愛而生,異性戀有生殖力的人可決定生與不生,應也要讓想生小孩的配偶,使他們/她們有存在自己血緣的小孩的權利。而如果國家這麼在乎生育率,成全生育與有意願養育者,也符合國家社會的期待。

另有些反對代孕制度與反對同志配偶養育小孩,論小孩需要爸爸與媽媽等等,這種抬舉固定型態並推論幸福必由始終相同的一夫一妻所建構的想法,因已有不少研究驗證養育的關鍵非在異性戀的一夫與一妻,我在這裡也無意抬舉這種迷信。我的認知是,很多家庭疲於事業,並將孩子大部分的時間託付在學校、課輔班與課外活動營隊,社會分工之下,孩子有來自不同管道的支持力量,家長帶來孩子的危害已是相當多心理師修補和醫治的尋常,所以,所謂「親生的會比較疼小孩」,或是「孩子需要親生爸爸與媽媽的愛」,看來都是迷信。站在孩子最佳利益,孩子怎麼生、怎麼有、誰的,不必然有因果關聯,反倒是用偏見去設想他人的出生背景與養成,這種歧視才是在傷害與眾不同的人與兒童。

最近媒體熱議Netflix時境秀《璀璨帝國》(Bling Empire),節目則是由一位在美受領養韓裔平民模特兒 Kevin Kreider 的視角,帶領觀眾走進這群超級富豪圈的奢華世界。

約在第4、5集時,故事轉入韓裔Kreider尋找原生父母的情節。旅韓並常介紹南韓文化的臺灣播主FION在影片說明了戰後韓國因貧窮與重視血緣、學緣、地緣等文化因素,曾大量讓歐美人士來領養非婚或遭出養的孩童。FION的影片說明對於跨文化領養兒童的兩方觀點。
https://youtu.be/OD64rg59RsY

反對跨文化領養兒童的人,同樣是強調親子文化不同,會造成被領養者成年後的認同困擾。但想想跨國婚姻與跨族群婚姻自古也不少,身分認同的問題不是新的問題,是領養家庭可能忽視而已。但此刻,既然身分認同已被提示,就該對於被領養者的心理調適與概念的建構有所瞭解與因應。而我認為,這樣的心理調適與當事人的身分概念的建構,同樣也是代理孕母而生的人,或甚至是即便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都該去省思與定位的。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為何臺灣從母姓者很少見?這裡說明一些潛在的社會偏見

社會對「從母姓」有很多偏見的想法。

 目前本地實證的研究並不多,但社會看待「從母姓」者會覺得奇怪,這應是合理的推論。

在我基層教育的職場,初拿到新生名單有從母姓者,是會讓導師警覺。社會大眾對「從母姓」者的議論,常有的第一直覺就是,這個從母姓者是由母親扶養的單親孩子;第二個推論是,他們是「夫入贅」的家庭。俗世說因入贅而有男孩從母姓,叫做「抽豬母稅」,在未明從母姓的原因下,直接用這樣難聽的詞彙去推論,是帶有嚴重偏見的。而「抽豬母稅」之說法,順帶揭露了家庭狀態(即使是俗人的想像:這個家族缺男丁、入贅的男人無家族實權,從母姓的男性後裔是婚姻交換條件下的產出。),這種種被視為減損男性尊嚴的情境,有表現在張作驥2010年的電影《當愛來的時候》,也流露在這篇標題〈唐朝詩人李白不以入贅為恥 盤點詩仙的四次婚姻〉https://news.cnyes.com/news/id/1185978

從母姓並不代表必然是因為上一代是入贅婚,但因為從父姓為主流,使得從母姓者總不免讓人想探究。但因為從母姓會被設想為非有光彩的單親或上一代「入贅婚」,基於免於被人這樣設想與看待(或從母姓者總須疲於解釋,例如:是因為恨爸爸遺棄媽媽,選擇媽媽的姓氏;當然,也可以基於不想盲目歸順父系傳承的預設,純以女性自主的角度選擇媽媽的姓氏)。

但是,難以否認的,因有可能被用「入贅」推想從母姓的偏見,應足消抵很多人從母姓的意願。另一個我在教育職場上的實際經驗是,面對從母姓者,直覺會先推論該生為由母親扶養之單親。如果姓氏會揭露家庭身分狀態,應有很多人選擇不鮮明突兀,而續採從父姓的尋常。

目前我在博碩士論文網站找到關於招贅婚偏見的論文是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養女招贅婚家庭之權力圖像》by吳鳳珠(2011)。該論文有論及「對贅婿公、私領域形象的貶抑」。

於是,我認為「抗拒改變為從母姓」的關鍵原因,主因為跟不被視為光彩的「贅婿婚」、無父單親的連結,而「少數」總能引人議論也是原因。因為這些文化因素,進而人們抗拒改變為從母姓。(後兩者主可解釋為何生理女性之後裔從母姓者也少)。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1/02/27

轉貼6分鐘短片:〈閱讀筆記術.....〉影片說,不必把書中的每個字都「看」完,真正的「讀」書是......

6分鐘短片:〈閱讀筆記術,一張A4四步驟高效你的記憶力!關鍵就是不要書中的每行字都看完!〉


該播主的核心內容

1.第一遍看書粗快瀏覽,筆記寫出10個關鍵字

2.第二遍仔細讀與過濾,寫畫關鍵字之間的關聯圖(可心智圖+短寫100字摘要和心得)。

3.遮書自述(帶入關鍵字),或說給他人聽。


https://youtu.be/kNDiKxkBSxg



加映台大學霸安迪哥的記憶術 https://youtu.be/K_PTYWufjyI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1/01/09

寫給一直受陷害而苦在其中的人(酷叟也夫子)

受害者如果不夠堅強,被毀滅當然有可能。

不過,我說:「狂妄的人會犯下無法彌補的過錯,而人就這樣自我毀滅」這句話是針對狂妄又一再陷害他人者。

因為大家都不敢惹狂妄者,狂妄者以為受大家尊敬,大家為怕受害而轉為討好狂妄者,但其實大家的討好與尊敬,不是發自內心的欣賞與敬崇,而是出於含怒的畏懼。

大家的怒,是種積累而大的能量(或許跟狂妄者也有積累成怒的能量一樣。但集體的怒,可能不同於一個狂妄者自己內在的怒。)大家的怒,會直到狂妄者有報應時才會平息。
 

大家一時都不敢招惹狂妄者,狂妄者偏往錯的方向時,識得的人會讓那錯的事發生,然後,狂妄者就可能自滅了。


有些人因為天真,不知道給人教訓會有輕重難料的後果,對人會傷得多重,沒有切身、目睹或領會,狂妄者反正就是未感也不同理。或許這天真,害人的永遠不會懂。也或許,上天在某個時機,會讓人懂了。但無論如何,那都是別人的事。

我要勸的是哀怨自己被害的受害者。我希望苦命人因應自己遭逢的變故,接受已有的事實,調整心態不重複相同的錯誤,多了提防的角度,看清人的價值,原諒自己,快樂地繼續生活,那終究是自己的修練,與他人(或狂妄者有何報應)其實都是無關的。(也就是不用管他人做了什麼,重點在於你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什麼。)

你如果因為我上面的話而變得不同了,選擇不再鑽牛角尖,改以「選擇快樂」繼續過日,我會覺得這是你超越苦難修得了平靜與快樂。

祝福你(把我的字印下來,或寫入你的人生札記中)

寫作,是種自我療癒。你需要寫作。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0/12/27

2020年 反霸凌教師研習筆記要點分享

2020.12.18 我抽空參加在臺師大舉辦的人權教育輔導團委員成長活動。這次研習的主題是「反霸凌增能研習」

雖然我已有過多場反霸凌的研習,這次講者頂溪國小柯志賢校長仍提點出幾個清楚的要點,讓我奮筆記錄如下:

一、三級輔導雖然層次清楚,但也常因分層與分工,常使得責任區塊切割清楚,位於第一級的教師可能以為轉介至輔導層級,教師就止住對加害學生的「教學」。

二、「教學」意味著指導學新的之事、指導價值觀與態度。「輔導」其本質則是「幫助」個案。導師和教師在面對霸凌事件時,即使交由學務處及轉介輔導處,教師仍有對個案持續「教學」的職責。


三、霸凌處理須著重三個層面--情緒處理(尤其重要)、調查程序、跨域合作。

四、友善校園的教學:涵蓋情緒友善的體驗、思辨與表達深度的能力、跨域技能的學習。

五、在人權教育的理念中,霸凌處理希望能達到「修復式正義」觀點,釐清真相、責任,理解加害學生的情緒源頭,同理被害學生的處境,培養和好與自律的理性能力。

以上研習筆記,在此分享。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