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我對於娛樂性用藥與用藥減害論述的意見

From Evernote:

我對於娛樂性用藥與用藥減害論述的意見

Clipped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
我對於娛樂性用藥與用藥減害論述的意見

我對於娛樂性用藥與用藥減害論述的意見是,我覺得「減害」與用藥指南雖然不以否定與恐嚇口吻來看待次文化現象,但卻輕忽與迴避談論用藥情境中,參與者間存在著身心、體質、經驗與用藥知識的差異,在此參與者差異中,存在著個體對於保健、生命意義的不同信念,參與者間存在
著極大的「資訊不對等」與「能力不對等」狀態,於是趴場朝往成為性活躍感染者的資訊與能力齊等方向趨勢。幾場跑趴減害講座之內容,雖然論及用藥體質所產生的在個體身心反應上存在差異(如酒精在每個人的作用上不同),但是,說明擔待得起意識與操控情境的面向,僅屬樂觀之說詞,這樣的樂觀與給力的論述,可能是跳脫以往恐嚇與違禁的老套,但,卻未能如實反應出參與者所面對的風險(成癮、進階毒品觸探、意識失控的種種後果)。我想,減害論述不該為了抗拒恐嚇與違禁的老路,卻僅片面呈現有限的提示與全然的用藥自信。

我曾參與娛樂用藥資訊的講座中,有幾個主講者用戲謔的姿態與口吻演出用藥茫者的模樣,這情境是值得演出再現,但講座中幾位座談嘉賓耍弄camp爭相嘲諷搶演親臨與目睹的用藥姿態,一則是呈現該講座講者親臨趴場的第一人稱見證,但另一則,在惹聽眾大笑的情境,卻是再造性的上下階層,也就是趴場中自認能控制意識者與用藥茫者的上下位階。為何不是演自己或自己人意識到茫的作為呢?講座那樣的第一人稱,講者既是趴場在場者,卻同時也是消費踏踐同路人的第三人稱。那個對發起這議題富有使命感的第二人稱,是不夠清楚的。只是打著肯定用藥文化的自主旗號,實則以炫耀自己目睹奇觀所在的超然,充滿著與其他用藥者切割的優越感(例如講員號稱是趴場的研究者)。因此,我認為娛樂性用藥的論述,未必要再走恐嚇與違禁的基調,但在操作上,應要有第一人稱的真誠。所以我覺得《搖頭花》或是《迷幻異域》會是更具啟示性。而合適的講者,應是趴場的實踐者,也該是有能力省思、批判與夠謹慎操作講座(手冊)且理念清楚的人。如果,新時代的跑趴手冊(與講座)還是讓新手們在健康上有悔恨,這裡面一定還有不小的缺失,不能說鼓舞了,就沒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酷叟 Mr. Q感謝您的閱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