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4

幾個對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的評論與提問

From Evernote:

幾個對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的評論與提問

幾個對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的評論與提問
↑圖片引自台灣維基百科網站

我不知道是東森電視台播放版本刪去太多畫面,還是我看電影的能力不足,總之,看完《女朋友。男朋友》我是感到生氣的。於是,我寫下我的見解與我對這部電影的提問:

1.這部電影為何要使用超寬螢幕?是否有使用超寬螢幕的必要?是否善盡表現這種視覺畫面的特性?

2.以愛情食物鏈關係描寫一女兩男間從高中以來的女男戀與男男戀,這樣的電影在台灣早有《盛夏光年》(2006),在泰國也有賣座片《愛在暹邏》(2007)。相同的人物生命敘事,台灣多一部相似的《女朋友‧男朋友》的意義何在?

3.若說《女》片想藉解嚴前的言論控制與1990年代的野百合學運呼應禁忌的突破與衝撞,呼應民主與情感的解放,但時代只淪為單一事件的佈景,似乎甚少呼應各主角的生涯與性格,這麼好的時空背景,可惜欠缺對理想的學運世代轉向從屬於就業中產階級的轉變過程有所交代。相同時空與人物處境,我在公共電視人生劇展看到李志薔、蔡銀娟以其得獎劇作合導的《你現在在哪?》(2011)(註),看到幾乎相同的命題,包括從熱血理想的大學生與就業後的現實生活,包括一面是在學運廣場的慷慨激昂,另一面是回到宿舍情慾漫流的瘋狂做愛,這些逸走的人性與狂熱時代,《你現在在哪?》深刻與轉折的情節設計,顯然都比《女》勝出許多。如果時代要與性衝動和生涯相對應,一部公共電視的人生劇展就可淋漓盡致,何需再多一部耗資龐大且賴票房營收,卻只淪為消費時空鄉愁的電影呢?

4.叛逆的鳳小岳為何轉為攀附權貴?撒野的桂綸鎂,為何能轉變為事業女強人?整片的人物性格,是否太過表面與刻板?這樣,是不是害了女主角桂綸鎂、男主角鳳小岳、張孝全。整片,老實說,是不是只願多用心刻畫張孝全的角色心境而已?我再持平論,在這麼沒有生命力的角色設定中,若說張孝全還是演出了隱忍、退讓、偷渡等等的角色靈魂,這片該不該高度肯定張孝全的功力呢?(張孝全在第14屆臺北電影節獲最佳男演員獎,這我就覺得實至名歸。)

5.反觀桂綸鎂的角色,只有因應劇情用對了眼神和表情,但是忽而台灣國語,但忽又字清腔正的流利國語,這是不是全片角色都有重大缺失?是不是演技的重大敗筆?而桂綸鎂高中角色的狂野,讓人看了擔憂使不開或使太過。當桂綸鎂角色回歸日常時,卻又讓人感覺同於《藍色大門》(2002)時期的孟克柔。再加上前面提問提到的角色平面表淺化的問題,桂綸鎂在本片欠缺神來之筆的表演(反觀,張孝全則是充滿亮點),桂綸鎂因本片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是不是浪得虛名?其實,要講桂綸鎂的演技突破,那她在《龍門飛甲》的韃靼首領角色,才真突破與超越她既有的文藝氣質。而在這部《女》片中,我覺得她真的不算傑出。(我看陳意涵、郭采潔在《愛LOVE》的表現,就可預知有入圍女配角的動人條件,但桂,似乎不夠撐起全劇)

6.為何高中時期的角色要安排台灣國語?這些演員的台語都是講得很驚險的(至少我以我對母語的認知是這樣的)。若說,因為劇中空間是設定在高雄,但,「高雄」並沒有被提到吧?就算是空間在高雄,那「高雄」在劇情中的隱喻是什麼?拿掉「高雄」,就算字正腔圓的不知哪裡的台灣人,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完全無損地可以成立?難道作者認為,高雄人比較會買黨外雜誌?高雄人比較反當時的執政體制?如果是這樣,後來的劇情為何就不再延續關於高雄人性格的論述與展演?不知,這是浪費了「高雄人」的素材,還是,構思的野心太大卻又無力統整?

7.我是覺得《女》片的劇情真是太過鬆散了,可以隱喻時代與心境的情節實在太少,使得這部片借用時代、借用時事都太過矯情,欠缺環扣各幕場景的合理轉場,以致於觀眾看的時候,只看到一個個的事件,卻難以整合各個事件統合後的要旨與啟發。這要歸咎欠缺足夠的伏筆,欠缺各幕事件的佈局。整片淪為一個個片段,觀眾在各幕入戲後,卻無奈於突然收尾,迫於再浸入欠缺預期的陌生場景。這是不是代表只急於交代故事始末,但卻懶得讓各幕加總創造更高層次的意義?

好了,看完氣到寫出不少想一吐為快的見解。

這部片我可能聽過影評人麥若愚說有不少的缺失,我的確當時是很不服,覺得麥很狂妄,輕看了台灣電影工作者。麥可能不想觸犯眾怒,只點卻沒細說這戲是怎麼回事。但,麥的話,一直有個重點:他希望台灣的青年導演不可以再以狹窄的視野,卻自詡要完成具時代宏觀或是刻骨銘心的人文訴求(前句是我用我的話詮釋麥)。或許,電影藝術有其美學賞析的章法,但許多創作者似乎尚欠基本功夫,以致於流於「自以為是」與「自我感覺良好」(這句是麥這麼說的)。

所以,我也想說,不要因為是同志友善的劇作,同志社群就該叫好或相挺。我很期待看到令人覺得高妙的說故事高手,我也很期待具有批判省思與人文關懷的創作者、演出者,我認為影展獎項,應是要給在基本功夫與創意上有所精湛與突破的人。就競賽而言,我覺得這部片能讓男主角、男配角、攝影等獲提名,當然是有其實力的。不過,很多都沒有獲獎,相信是被這片本身的重大缺失所牽連吧!導演很關鍵,可惜了。

所以,最後,我還有一個最後的疑問。

8.為何臺北電影節、亞太影展與金馬獎覺得《女》片足可入圍劇本相關獎項?為何金馬獎與臺北電影節覺得這部片足以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獎項?其實,我覺得同年度的《候鳥來的季節》整體的水準是更高的,導演、男配角,甚至演雲林鄉下媽媽的角色者,都很棒,但卻只有入圍男配角莊凱勛,這說明什麼呢?競賽真是很微妙的,有時聲勢至外,不知還有哪些在作用著?

因為我本人也非專研電影的,所以,我在此還是謙遜地提出8個對《女》的疑問,如果有該指點之處,請讓我知道。如果,我有些說得沒錯,我希望台灣的電影可以一直進步。我的信箱是askwusir@gmail.com

註:我大大推薦公共電視《你現在在哪》(2011),這裡提供預告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p43jw0h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