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旅遊見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旅遊見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10/29

令人讚嘆的彰化田中新民國小校舍建築


彰化新民國小校景。左上:校門處廣場壁面的3D繪畫;中:首棟建築樓背面的中庭造景;右2:表演廳上面的露天小劇場;右3:迴旋樓梯的壁面有設計感的裝飾;右4:校門處的大會堂。
上週四我到彰化縣田中鎮的新民國小參加12年課綱素養導向教學的進階回流研習,這個10歲左右的新學校,其校園建築真是讓我讚嘆不已。

這是一個利用地塹地形順勢規劃的校園,入校的廣場平台其實已經是2樓了,但廣場底下簍空外透的地塹中庭則形成一個雨天可用的集會空間。校舍建築間佈設線條活潑的廊橋,因是地塹屬性,多層次的廊橋使得各水平的動線都不受風吹雨曬,連鸚鵡螺式的迴旋樓梯壁面也有建築裝飾,色系與質感皆有一致。

入校即見仿木造卻實為鋼骨架構的大會堂,鋼骨配置呈現幾何與力學的趣味。入校步行至底的露天陽台,驚覺已是可以眺望操場的樓高,地塹通達的是一個半圓形表演廳,而位於表演廳頂上的露天陽台呈漏斗狀的半圓斜坡,明白可成為露天的小劇場空間。

校園建築依地塹陷落,而使入校二進之後才能察覺中庭池塘棕櫚造景,當我好奇所有陷落的底樓,如何因應豪雨洪流的出洩,經查地形,我才知其操場東南角處已與公路等平,排水必然都導向東南角。而這操場不是大家熟知的橢圓圈形跑道,事實上,跑道在北棟樓層之側,為直線形的短跑競賽跑道,另有岔出兩股道有左右彎弧曲線的跑道環繞球場,這很特別。

我並不清楚校園建築是否一定要有圓圈型的跑道,但我見過有市區小校或受限地形的偏鄉小校,僅有直線跑道的學校也是有的,但彰化新民國小不是沒有地建圓圈形跑道,他們這種環繞校園的不規則彎曲跑道,我覺得是很大膽也是具備某種理念的設計,不知體育老師覺得如何?而我覺得很棒的,這學校這麼新,每個教室都非常寬敞,非常有機能性的設計,且有我見過最寬大但又有袋式聚集人氣的教室閱讀角,其操場捨棄PU跑道而使用紅土碎礪跑道,相當有環保的心意。

總之,這是一個非常有高度設計感,且在利用地形地勢將校園機能發揮到最巧妙的校舍,我猜還是花了非常龐大的經費蓋的(但為什麼彰化及田中鎮有這機會能花這麼大筆的錢?)

再比較我曾看過虛耗建材,公共空間華而不實的建築,田中鎮的新民國小讓我覺得這經費花得值得。而我跟這小學的學生聊了一下,我明顯感受這樣的建築藝術,深深地內化到師生的氣質,我相信這學校必然與一路之隔的田中國小涵養出不同的氣質和風範。


如果我的直覺沒錯的話,彰化田中鎮的新民國小建築應該得到非常多的建築獎項。希望台灣有更多這樣兼重實用與風格的校園建築。

半圓漏斗斜坡下是演藝廳,露天平台則可成為小劇場。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7/09/28

臺東市區之旅

上週四我啟程前往臺東,受邀在臺東縣人權教育輔導團講「12年國教新課綱與素養導向教學」。這次搭立榮班機往返,去程為了坐到窗邊,結果選了第一排臨緊急通道的位置,經空服員告知,我才知道也不是普通人可坐這個位置的。

在臺東授課後,我約同伴停留在臺東,住臺東縣公教會館。前幾次出差至臺東,都沒機會造訪聞名的臺東大學圖書館,這次的週末我們租了機車,在酷日炎曬的台11線行至目的地,後由台9線繞至「卑南文化公園」。

這次的公務+旅行我大致都在臺東市區繞,這次繞到史前文化遺址的「月形石柱」、卑南豬血湯(的確好喝,豬血塊澎湃大塊)、林記臭豆腐、榕樹下米苔目、紅蜻蜓炸雞店、臺東糖廠(推薦釋迦冰棒)、七里香滷味、天后宮、海濱公園。這些景點都在週五晚間與週六的一天內完成。






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我怎沒有推薦臺東舊鐵道的鐵馬道。我推薦過了,那條鐵馬道風光非常地不錯。我個人很喜歡廢棄的馬蘭火車站,我喜歡研究廢棄車站內鐵道股道的安排和設計。這兒我不多講。得提醒一,騎完全程的鐵馬道,會花超過半天的時間。如果路過糖廠還特別進去逛文創商店,4小時至5小時的旅程,等於就是這天的主題行程了,慢活的步調,當天就別再安排其他景點行程。

以下,是我再一趟因公務外加旅遊臺東市的行程規劃--

第一夜:航空或火車抵達臺東→鼎東客運→臺東轉運站(臺東舊火車站)→臺東縣公教會check-in→來來牛排(或歐鄉牛排、川普牛排、麥當勞)

第二夜(夜市之旅)
臺東縣公教會館(南京路)→臺東市正氣路夜市→林記臭豆腐→榕樹下米台目→紅蜻蜓炸雞店→七里香滷味店(水煎包)→→→→→→→→→→→→→→

第三天

上午行程:臺東縣公教會館→樺陽租機車店→中華路(台11號省道)→國立臺東大學→國立臺東大學圖書館→台9號省道→卑南史前文化公園→卑南包子店→卑南豬血湯→臺東糖廠冰品部→南京路金桔檸檬飲料店→臺東縣公教會館


黃昏行程:臺東縣公教會館→天后宮→濱海公園→湧泉運動公園→琵琶湖→臺東活水湖→臺東森林公園→臺東縣公教會館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7/08/08

新北基隆人權景點遊‧學指南摺頁教材出爐

對不起,酷叟上週因被派去國家教育研究院臺中院區辦研習活動整整一週,沒時間正式公開我統籌製作的這份「新北基人權景點遊‧學指南」。


「新北基人權景點遊‧學指南」這份摺頁教材,是我(酷叟)在基北兩地跑章申請及爭取經費印製的。執行這個計畫我跑了超過30個景點,用運動攝影機錄製了不少景點短介,並規劃了人權景點網站,其內有整合GPS座標資訊。這個摺頁裡我收錄了超過26個景點,有26個小小篇的人權故事,由我描自Google Map的手繪地圖,以及摺頁內的照片幾乎皆由我親照的相片80餘幅。


這份教材設計我比較滿意的地方在於文案的撰寫。在人權的學理上,許多權利在不同的立場上,常存在著權利衝突,所以人權教育比較不是在陳述一定的是非對錯,人權教育在於提升論理與思辯的能力。所以,我這份摺頁素材,有許多事件的描述,有意讓讀者讀完後可以感知事件的爭議所在,透過選材,其實也在呈現人權的基準。


受限於摺頁的篇幅,如何在短篇的文字,傳達出故事概要與人權啟示,這都是我所克服的挑戰。


收到與讀過這份摺頁,可以怎麼做呢?我熱切建議大家保留這份資料,跟尋常拿到的風景區導覽地圖放在一起。這份摺頁的景點有些都還相當秘境,值得順道一訪喔!


如您會用座標來設定導航機,那您將不難找到我推薦的人權景點,您也將有機會與我一樣身歷其境,沈潛其中且心有所感。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7/06/18

「土地正義」專題演講摘要與嘉義市洪雅書房踏訪

剛剛有空整理一下手機所存的GPX紀錄檔,回顧了今年3月10日輔導團所辦的南區委員成長活動。

該天的活動上午是在嘉義市民生國中聽演講,講師就是經常上電視控訴惡意迫遷、浮濫徵地的徐世榮教授,講題正是「土地正義」。(同名書籍印象裡也獲得年度好書的獎項)

這是我第二次聽徐世榮教授的演講,不過這次講了甚多「耕者有其田」政策對眾多「共持土地」者的迫害。在演講中得知,蔣中正政權為一改大陸土地政策的失敗,於是致力於臺灣的土地改革。然在列為徵收土地的對象設定為「地主」,許多共持土地者因此被看成是地主,土地遭到徵收。最悲慘的事情是,臺灣的許多「地主」土地多很小塊(僅是土地共同持有人之一),但土地改革所用是大陸大地主都得整肅的概念,臺灣共持土地者與地主,實未有大陸地主般的壟斷,因為台灣的許多地主地不但很小塊,還是共同持分,但卻被視為「地主」而被徵收。這些失去土地者,下場比原先的佃農還悲慘,許多佃農同情被徵土地者,表示可否不領地,求情避免徵收收租對象的土地,但政府不為所動。

當時土地改革錯誤設定徵收對象,曾遭省議員鎮重的警示,表示許多人一夕之間將身無分文。但政府一意孤行,照顧了佃農使其耕者有其田,卻讓小地持分人被視做地主而犧牲。土地改革讓資源與財富重新分配,但違失正義。徐教授表示,這樣的內幕,是在田野訪查中這才發現政府引以為傲的土地改革,其實違反正義。

令人憂心的還有現在浮濫徵收的現象。無論是台北港、桃園航空城,或是苗栗大埔案,政府都以公共利益的開發為名義,遂行強迫徵收。但事實上,政府透過區段徵收,依法可將部分土地轉售給建商,藉以增加地方政府稅收。而農地收不到稅收,所以各有錢、貧窮縣市無不濫設工業/科學園區。農地加速地變少,徵收了民地,卻遲遲都不建設工業區履約,資訊不透明下老讓炒地皮者得利,未能履行徵收目的,欺騙讓人出讓私地。利益掛帥的虛假願景,浮濫徵收僅是意圖圖利建商與增加地方稅收,無視看重地產意義的拒絕徵收者。這場演講,聽到許多偏遠地方的小民,面對浮濫徵收與螳臂擋車守護具土地情感的家園,我們不免為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的運作感到憤怒。

上午幾度憤怒欲淚的演講之後,研習者下午趨往人權景點。這次的人權景點是洪雅書房。其熱血老闆余國信有其特別生命歷程,他從生態觀察的專科生,繼而投入社會運動,並建立集結各種具批判性書籍,形成一個倡議社運理念的獨立書店。


完成今日的活動後,我快速地走訪原為日治時林務局宿舍區的檜意森活村。

政大徐世榮教授為人權教育輔導團主講「土地正義」



>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7/05/31

三貂嶺火車站與猴峒間適合看火車的地方

這端午連假我算盡天機等了個假期第三天(週一)到三貂嶺碩仁社區,準備來個三貂嶺瀑布群的健行。晴雨兩地的體驗,實在莫名其妙呀!

出發的前一天(週日),我想說陽光中卻還偶飄雨滴,據知隔日應是大晴,步道也會較乾。那晚,我還特地惡補從各處蒐集來的步道情報。

週一天明後,我們為了能搶到碩仁社區的停車場地,特地清晨一大早6:30出發。我出發看了電視氣象說降雨會減少,想說這幾天陽光也有露臉的,結果上國道過了五堵就飄雨,三貂嶺雨勢更不小,悻悻地回到永和,這才相信蘇花公路連雨落石中斷交通,必然是東半部雨況連連呀!

我對三貂嶺瀑布群的步道久仰已久,從臉友、網站甚至是當地文史工作者所撰之書冊都備妥研讀,這次是我第二次到碩仁社區,但因雨終究沒走成。A.一直跟我說,沒關係呀,這樣出來逛逛很好呀!

好吧!我剛好對三貂嶺火車站這個站前沒有馬路的火車站相當好奇,於是我們就在雨中前往造訪,這麼說來,這趟就沒白走。

三貂嶺火車站因腹地太小,所以沒有可到站房的馬路 。通往火車站的水泥路,僅可供機車到達。我們到三貂嶺火車戰時,看到小站內有很多的遊客,他們應該也是準備要走三貂嶺古道而在此下車。或許是因雨不小的關係,他們在站房內等候。這天的站房內部都沒有燈亮,整個候車室相當陰暗,但我看到這火車站竟有售票窗口與售票員。原想這個站相當地小站,應僅是招呼站的等級,但我卻也看到約有三個台鐵員工。

這個火車站因腹地太小,僅有兩股鐵道,各依傍著岸式的月台。靠河這側的月台連接著站房,而靠山的那側月台,月台建築較短,但用鐵架延伸到長列列車可停下客的程度。鐵架延伸的月台還緊倚著石壁,我想台灣應沒有其他火車站的月台是緊靠在山壁旁吧?

三貂嶺火車站因僅夠築兩股鐵道,所以由猴峒發車的平溪線列車無法與宜蘭線鐵道外另設專軌,據我判斷,三貂嶺站兩旁皆無住宅卻還設站,應是為管制平溪線併入宜蘭線,所以該站成為重要的號誌站。這次旅行,我在廢棄的碩仁國小前看到平溪往猴峒的列車因號誌燈紅燈而在併入宜蘭線鐵路前停車。果真,遠處我看到宜蘭線鐵路有開往臺北的普悠瑪號全速行駛,平溪線列車必須在支線鐵道待避。


由碩仁國小往三貂嶺火車站路途並不遠,10分鐘內的腳程就可走到。水泥步道就鋪在平溪線鐵道旁(千萬不要走在鐵道上,因鐵道呈彎曲,火車來是來不及反應的)。走到平溪線與宜蘭線鐵道會合處,經指示引導應往穿越鐵道的地下道行走(地下道很陰暗,今也因雨有些水灘。但千萬不要直接橫越宜蘭線鐵道,因該路段逢三貂嶺隧道及彎道,往蘇澳與北迴線的班車非常地多,列車常從山洞竄出,橫越鐵道者絕對難以應變。)從人行地下通道穿越鐵道區後,步道依著繁忙的鐵道,沿著基隆河延伸至三貂嶺火車站,步行的道路即終止。

目前(2017.5.29)三貂嶺火車站站房對面的月台旅客,都得經由站員的指引後才可跨越鐵道出站,既然三貂嶺往猴峒的鐵道正在施做明隧道,我想他們會不會趁機做出個天橋,避免旅客的危險?老實說,宜蘭線火車來來往往的班次真的很多,三貂嶺站實在是需要三股軌道,並設其中一個月台是島式月台才好。但,看來,這裡的腹地狹窄,似乎真無餘地多設一島式月台。我看,騰出空間鋪個三股軌道似乎還可以辦到,但就是真的塞不下一個島式月台。而偏偏,三貂嶺站依我今日看來,仍是自助旅行者經常利用的火車站。

我在這篇裡其實一直談到經過三貂嶺火車站的各級列車往來相當頻繁,這裡也要介紹幾個看火車與拍攝火車的好地點。一個好地點是猴峒車站出站後往東行,過瑞三煤礦洗媒設施之後有個停車場與小公園 ,小公園就可在適當的視覺距離中看到整列列車映入眼中。得提醒一下,看火車別靠太近,因為太近火車就像拍臉部大特寫一樣,看得到器械與塗裝,卻不能看到整體列車包含首尾的完整樣貌。在此處,因火車出猴峒往三貂嶺的鐵道略呈彎曲,所以列車因這鐵道的弧度使節節列車的姿態而特別好看。
最右下是從我陽台處外看,永和竟是藍天白雲的豔陽天,與三貂嶺的陰雨綿綿不同。

第二處 拍攝列車好地點,是猴峒往三貂嶺間鐵道隔基隆河而在對面的縣道。我做了份地圖,標註了三貂嶺站前後很適合看彩繪列車的地點。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hYjyfDa0VXZXevcUhOG67VIC31o&usp=sharing

返程在國道三號上,南港隧道之前還是點點滴滴的雨,但穿越隧道,竟就看到藍天白雲。回到永和,豔陽普照,這天真的見識到兩地天氣的鮮明對比。問題是,永和與三貂嶺不是相隔太遠的兩地吧,天氣竟如此不同。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7/02/28

花蓮舊鐵道南段(花蓮站--田埔)散步行(附地圖)

因國教輔導團業務,我在2016年底訪問花蓮的人權教育輔導團,很謝謝鮑校長與花蓮團團員的招呼。我也很謝謝與會老師在會議結束後載我至中正路舊鐵道行人徒步區,我從中正路先走到花蓮舊火車站,再回溯南段的就鐵道路線,並輾轉地找到舊鐵道與北迴花東線鐵道的交會處。

這趟公務旅行我必須在還沒把握有公車的清晨,搭上捷運佔第一班發車的捷運列車到達台鐵的台北站,然後搭上太魯閣號直達車到達花蓮。

最讓我驚喜的,是我竟然搭上Hello Kitty彩繪列車。太可愛了!





↑↑花蓮縣國教輔導團人權團開團務會議實況。

而在下午公務完成的時間,我終於一圓我追蹤多年的花蓮市區舊鐵道踏查之願。11年前我曾隨伴通勤於台北花蓮之間,當年我曾經走訪了北迴線繞往花蓮港,經曙光橋、北濱公園至花蓮舊火車站這段的舊鐵道。但據查,從舊花蓮火車站還曾有一段鐵道經市區與花東線鐵路合併,也就是花蓮市的鐵道曾呈環狀路線包圍著市區。這次,我做好地圖調查,決心探索花蓮鐵道行人徒步區往花東線鐵路合併的這段舊鐵道路線。

在鐵道園區,我首先發現這個可愛的公仔,並與之合照。2017年開年未久,我竟聽到新聞說有小貨車倒車已經把這個公仔給撞倒了。我相信這個公仔是該趕快讓他再站起來,因為這樣拍照真的好可愛。















我當天是從中正路的舊鐵道行人徒步區往「花蓮鐵道文化館」走去。
在途中我遇到一個老式的旅館,這旅館的門上招牌寫著「中華大旅社」。從旅館的規模,我可以感覺這旅館以前商務鼎盛。但現在看起來,建築物有些破舊了,但理念的陳設,看得出是舊式的旅館管理模式。

而花蓮鐵道文化館以前就是從日治時期以來,花蓮鐵道管理事務的出張所,在這園區可以看到很多鐵道的文物。

中華大旅社
中華大旅社大廳內部
 


舊鐵道文化館是以前的鐵路出張所,在1990年代這裡曾經荒廢,經整建回復過往大略的樣貌。

這是鐵道文化館區的中山堂,曾經是鐵路局員工表演或集合講訓的地方。


火車站遺跡:加水塔
據鐵道文化館內的遺跡指引,附近有個蒸氣火車時代的加水塔。我舊鐵道路線循著往中正路的方向走,的確看到這個地標,不過此處已被私人用地(某景觀餐廳)給圈入,我無法親近。


從鐵道文化館離開,我沿著福町路走入大禹街。多年來,我一直無法理解大禹街與一心街究竟何者是花蓮舊鐵道的路線。當我越過中正路再次經過鐵道行人徒步區的公仔,順著地面鋪的假鐵軌,這條中正路551巷應就是舊鐵道的路廊,其中,鐵道與節約街相交時,形成穿越卍字軸心路口的複雜平交道廣場。這樣的平交道肯定少見。
花蓮文創園區具有西式廠房屋舍的建築特色
行人徒步區的路廊越來越窄,在接近自由路時,鐵道路廊像是穿越各戶後巷的軌道。我在穿越自由路時,迷失了方向,聽以前的花蓮人說,鐵道沿著民國路行進,憑此印象,我就大膽地逛了以往是酒廠轉型而成的花蓮文創園區。這個園區的建築很有日治時期具西方色彩的工程屋舍規劃。


花蓮文創園區原本是酒廠
 出了文創園區,我其實走丟了,失去了線索。我繞了民國路與鎮國街,後來我驚覺這不可能是舊鐵道路基。直到我繞到榮正街與國風街21巷,我才找回方向感。我在鎮國街、國風街與林森路的交會口,驚見地面未移除鐵軌直接鋪設柏油的路面,於是我決定任性地沿著這條有鐵軌的路往文創園區算是往回頭方向走的地方走去。

地面的鐵軌沒有延伸多久就消失了,沿途伴著的是整頓良好的綠色溪溝,按照地圖所示,這一段叫做生態廊道,溪溝裡果真有魚,而走著走著,我竟看到明義國小的圍牆,我恍然大悟,原來,鐵道行人徒步區跨越了自由街後,一度從明義國小的校門前劃過,然後沿著明義國小的圍牆(也就是和平路535巷),斜切穿越林森路,然後進入國風街21巷。這巷的北岸,還藏著一片綠地,就做「田埔生態公園」。
田埔生態公園
 我在明義國小循原路折回走,經田埔生態公園,沿著國風街21巷向西南行,我的目標,就是循著舊鐵道南段的路線,我要走到北迴鐵路開通後,曾經一度與花蓮新站→花蓮港站→花蓮舊站→田埔號誌站→花東線鐵路形成一個迴圈路網的花蓮舊站--田埔段舊鐵道路基。

順著國風街21巷往西南方向下行,我遇到中華路的平交道,這裡之後的鐵道路線變得不明,但因為看到了平交道,我感知我走的這段舊鐵道,應該在中華路平交道附近與花東線鐵路會合。穿越中華路,我走入德安三街,街與鐵道間形成一片綠地小公園,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兩條鐵道一定是在這片綠地小公園會合。

↑↑中華路穿越花東線鐵路的平交道,我想,舊鐵道也是穿越中華路,然後從燈桿後面的巷子入,逐漸逼近花東線南向的鐵路,然後與花東線併合。所謂的田埔號誌站,應就在左前方了。

↑↑眼前的這片綠地,應就是花蓮舊鐵道與花東線鐵路會合的田埔號誌站

↑↑這張照片是望北角度,左邊是花東線鐵路,空地是與花蓮舊鐵道交會之處

↑↑這個小公園沒有解釋與舊鐵道的關聯,但是放了個阿美族藝術家的公共藝術作品

 今天的花蓮舊站鐵道南段至田埔的路線踏訪,大致至此告一段落。整個舊鐵道的路線,我踏訪後依我行進路線改畫的圖如下。

●●
我的地圖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5FbIm8bVnp3NxJvuKy9O7-ml1LQ&usp=sharing
傍晚時刻,我與花蓮高農Rex老師會合,他帶我繞行認識一些彩虹友善商店,我們停留在黑鯨咖啡。這家咖啡的經營者重視海洋生態,一家邊間的窄窄透天樓,循著樓梯而上,牆面繪製著海洋生物,藍色的牆面拾級上了2樓,彷彿鯨魚從深海浮向水面。

↑↑黑鯨咖啡



↑↑黑鯨咖啡櫃臺旁掛著大大的彩虹旗。


黑鯨咖啡是個讓人自在聊天、抒發理念的小家園。
 因著我在國教輔導團中央團人權團將示範世界人權日的教學,Rex帶我找尋賣公平交易巧克力的商店。繞了大半天,我沒有找到賣合適巧克力的商店,倒是認識了「繭裹子」這家有理念的連鎖店。這家連鎖雜貨店,裡面的商品標示包含公平交易、重視環保、無童工等十大理念,我為這家店堅持的理念感到敬仰。

花蓮的「繭裹子」公平貿易商店


這趟公務之旅,在與Rex於文創園區的「恆好餐廳」晚餐之後,我趕快搭上晚間8點20分開的普悠瑪自強號,這是我第一次搭到普悠瑪列車,算是頗直達台北的車子,中間停靠大概僅有宜蘭及松山。抵達台北時,恰可趕上末班的捷運與公車,時間正近午夜。
我的第一次普悠瑪列車經驗
本文活動日期:2016.11.29


●詳細關於花蓮新站-花蓮港-花蓮舊站-田埔號誌站曾形成環狀路網的資料,可詳見古庭維、鄧志忠  (2010)  《台灣舊鐵道散步地圖》。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8/21

●三峽散步與逛三峽歷史文物館有感:人為的該用減法,綠植和人文價值要保存更多

八月上旬我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總院,三峽院區)上完一週人權教育進階班的研習,週五於中午結束後,我開始三峽的散步之旅。

這個散步路線是很匆忙地用筆電搜尋了一下而走的,大致是沿著民權路走向三峽祖師廟,再折向老街,返程從老街某側巷鑽出到鳶山步道口,經藍染遊客中心,再走向祖師廟,途中我繞進了三峽區歷史文物館。

三峽區歷史文物館一樓看到的東西是相當無趣的個人畫展,正懊惱這是個養蚊館時,二樓的陳設稍有點意思。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齊柏林捐贈1997年鳥瞰三峽的 空拍圖。這幅圖,中式宅第韻味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尚未存在,連臺北大學和遠雄集團蓋的大樓群全都沒有存在,能辨識的就僅有國道3號及三鶯交流道。

此刻我不再讚嘆人造的滄海桑田,上過土地正義的課程後,我嘆息人類如此斷然地與土地的情感和記憶捨棄,我真無法確定財團與住民雙贏的事實,然而,三峽變化太大了,這巨大的變化,讓我驚怕著人類好像欺凌大自然太過份了些。(既有的農耕又何嘗不是對地貌的蠻橫?)

我覺得人類該思索,應是該回歸保存一些珍貴的價值,例如李梅樹的木雕、祖師廟屋簷的「剪黏」雕塑、日治改正的老街文化、藍染布料的手工藝和美學、拱橋、溪流擺渡等等。但,不該整片都成水泥叢林與柏油公路。

我們該回歸綠蔭、草綠與無害大自然的農綠,工業、石化的應採減法來用。
最後,還是得說,可惜了,三峽歷史文物館是個蚊子館。
右下:三峽區歷史文物館

三峽清水祖師廟

三峽清水祖師廟屋簷有很漂亮的剪黏藝術

三峽民生路老街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6/16

我願意推薦「世界宗教博物館」為永和之光_初次參觀心得

 我願意推薦「世界宗教博物館」為永和之光_初次參觀心得

 昨天在Beyond廣場天蔥餐廳辦公室聚餐後,我去到了久仰的「世界宗教博物館」。

我以前一直以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是在百貨公司裡面,但在同一建築物中,他們竟然有獨立的大廳,獨立直達7樓展區的電梯,而在聚餐前,我還向館員問到了,可用教師證採優惠價門票100元入場。

這天除了七樓常設展外,還有兩個在六樓的特展,一個是「天堂之美在人間」東正教蛋彩聖像畫特展,及「雀金繡畫」展。(看特展是免費的,常設展則需門票)

關於門票這事,我很早就知道故宮斜對面有個順益原住民博物館,但我看門票真的很貴,所以一直沒進去逛過。這次逛世界宗教博物館,要收門票心理也是有底的,之前也有考量這在百貨公司內的博物館,頂多也僅一兩層樓坪數的展場,門票是否值得呢?對很多獨立建築物的博物館,買個門票可能不會讓人太多失落,但僅是一個廣大展場空間的展覽門票,就是場賭注。

對世界宗教博物館,我先講結論--是的,值得一逛。

朝聖步道上的牆壁圖案
宗教常促成一種心靈境界,所以一進到博物館,就有個窄高且高頂透入自然光芒的長廊,名為「朝聖步道」。這個步道圖像簡明,灰黑色調,一開始就引入莊重與神聖的氣氛。

在驗票處有個球弧壁面,模擬了猶太教金色大廳的宇宙觀。驗過門票而入,是整個挑高大廳,多種宗教古物放置在櫥窗內,古物標有可清楚對應解說的數字代碼。

在展示廳的中央,擺設世界經典宗教建築的大型模型,這部分也相當有品味與玩味之處。

永和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事實是由佛教團體靈鷲山所倡議,不過在世界宗教博物館中,佛教展品並沒有佔去過多的份量,而在這博物館中,用了相同比例的櫥窗,展示基督教、猶太教、埃及、印度、道教、日本神道教、錫克教等等,不少古物是由外國博物館借展展示。我非常高興在這次參觀中取得各宗教的解說單,這些文宣相當能用於國民教育的教學輔助。

因今日是非假日的一個下午,博物館遊客稀少是必然的。宗教其實是一種超自然力量的想像,原是與對死後來生的一套解釋。我本來在一開始的「朝聖步道」行動時,對於博物館常有的低音低吟的音效頗為熟悉,但因是宗教類的博物館,我一度害怕看到太多與逝亡有關的法器與儀禮。事實上,這博物館展示的幾乎都是如藝術品般的宗教象徵古物,有很多古董鑑定的樂趣在其中。

雖然今天遊客很少,展場佈置也頗專業,參觀這裡,真有一份安詳靜心的沈澱效果。宗教的力量畢竟讓人敬畏,而且觸探到心靈深處對死亡的恐懼。幸好有點聒噪輕浮的博物館志工,在驗票處不斷找事交談交辦,入口的人聲,讓情境還能與人間銜接,逛起來反而就沒太多神性的畏懼。

博物館中央區域所展的世界宗教建築模型,俄國的聖母昇天教堂、印尼的婆羅浮屠、法國夏特大教堂都令我印象深刻,另也有我母校之一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展示其中,更添驚喜。

在這炎熱的夏天,在繁忙匆促的上班上課生活之餘,這次有幸路過且順道參觀了世界宗教博物館,我感覺到心情有份寧靜與知性的收穫。我在此推薦對古文物與世界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博物館逛出很多樂趣。我願意推薦這個博物館是永和之光。







這是俄羅斯東正教式的教堂


法國哥德式的夏特大教堂模型,讓我想像得出這教堂的巨大與美不勝收的細節,太讓我驚訝了!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